沈家明珠(6)[第1页/共3页]
茶过两巡,有些色淡,朱明月伸手往壶里填了些叶梗。
姚广孝脸上的笑意更浓:“世人若都如蜜斯利落干脆,办起事来岂不利落!那好吧……诚如月儿蜜斯所说。活路、死路贫僧不敢妄言,明路,倒还真有一条。先听贫僧讲一个故事如何?”
财可通天。
“当年傅友德、蓝玉、沐英三人集兵力赴云南剿除元朝残存,沈家的后代就是裹挟在沐英的雄师中,南下到了滇黔一带。得胜后,傅、蓝两位将军接踵班师,沐英则被封任都批示使和布政使,掌管本地军政大权。沈家先人也跟着就此在云南隐姓埋名,落户安家。”
“在小女将那暗号收回去的时候,就一向在想是否有再见到姚公的能够;现在姚公现身于此,小女便以为,姚公情愿给小女指一条活路。”
守着巨富,何事不妙手到擒来。
“张士诚能够称得上是当世英豪,他之以是能够恪守姑苏城长达八个月之久,并非甚么天命互助,而是因为获得姑苏富民在财力上的大力支撑。乃至于厥后姑苏城破,天下稳定,太祖爷也一向对姑苏城的百姓抱有很深的成见――
“姑苏的苛捐最多、赋税也比别处多三成;凡是姑苏商贾外出营商,必被本地官衙各式刁难。当时姑苏城中却有一个非常夺目的贩子,推断出太祖爷意欲补葺皇城城墙的情意,将半数产业捐出,要求帮助朝廷构筑长城,以换得太祖爷对姑苏商贾的恩情。
同年仲春,“学文坐胡蓝党祸,连万三曾孙德全六人,并顾氏一门同日凌迟”。
“题目是他用了甚么手腕,又将后代藏到了那里?”
朱明月说罢,敛身屈膝,朝着他深深地拜下去,“昔日各种,如有怠慢之处,还请姚公念在小女年幼不懂事,不予计算。一样的,如有所用,成国公府在一日,一日便义不容辞。”
也是据他所言,沈家明珠是在五年前于姑苏府的嘉定城被姚广孝带走的,因为姚广孝一向都觊觎他家的财产。刚好也是五年前,姚广孝亲身护送“她”去嘉定城中养病。而早在那日城南胭脂铺外,可巧就让她撞见过姚广孝身边的官僧,在追捕一个年青的女人……
姚广孝脸上暴露对往昔的追思:“沈家万三,巨富天下,当年可谓一段传奇般的嘉话,就连现在应天府中华门到水西门的一段城墙,还是他出资修建的。现在家世式微、族亲离散,委实让人可惜。”
朱明月蓦地抬眸,恰好对上了姚广孝一双高深莫测的眼睛。
“还请姚公说出前提。”
是云南沐家!
姚广孝说到此,面上的笑意岑岑,“蜜斯之前要找的人,就是沈家的远亲血脉之一。”
其人被发配后,同时发配的,另有他的两个半子。这打击不但使沈家落空当家人,富气也减去大半,可谓人财两空。而在沈万三被捕时,周庄镇上亦连累甚多。
姚广孝赞成地点点头,“若那沈家老儿活着,必将月儿蜜斯引为知音。”
朱明月点点头。
“传奇富商消逝了,其后代流落到那里便成了一桩悬案。江苏周庄、云南丽江都有人抢先恐后宣称本身是沈万三的先人。只是谁都没想到,早在沈万三被戍边之前,就已经为后代子孙留好了退路。”
沈家,沐家;
阳光斜斜地投射在偏厅的地上,因衣袖轻挥而带起的灰尘,在阳光下悄悄飞舞。姚广孝用茶盖悄悄敲了敲杯盏,收回一阵清脆动听的叮咚声,斯须,弯起眉梢笑了:“善哉,善哉。识时务的人很多,却不是每个都能完整放下身价。特别是蜜斯的后半句话,分量但是不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