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岔道[第1页/共4页]
两边对大清的这类态度,明显不是满人想打谁就打谁,你不打他,他不必然不打你,如果说错了究查起来,谁也吃罪不起,一时之间冷了场,谁也不想先说。
“哦,那洪大人也说说本身的定见。”
“回摄政王,下官的定见刚好与宁大人相反。”
“主子遵令。”数名戈什哈赶紧领命退出。
“摄政王放心,流寇目光短浅,见小利舍大义,又善欺弱怕硬,眼下对我军建议反击,实仍我军逼迫太过之故,若我军让出河南,不需我军教唆,说不定流寇就会和伪明主动交兵,以河南残破之地,即便伪明情愿相让,仍然不敷扶养流寇数十万雄师,为了粮食,流寇只要南下湖广一途。”
“第五若大清先伐流寇,伪明必然会妄动,如果先伐伪明,若大清能临时对流寇让步,臣有掌控将流寇引向伪明,到时形成两家同伐伪明的局面。”洪承畴每说一条就顿了一下,竟然一下说出五条来由。
见到摄政王感兴趣,宁完我精力一振:“回摄政王,伪明自从建朝以来,内哄不止,先有史可法被马士英摈除出朝,又有高鸿图、刘宗周等东林党去官,文官如此,武将也不逊多让,刘良佐,刘泽清被杀,其部纷繁兵变,左良玉更是高举清君侧的大旗,从武昌率数十万雄师南下,若不是伪明另有运气,左良玉死的太早,现在伪明已经换了天子,现在这些兵变固然已经安定,但是伪明的兵力也大大减弱,从一百余万到现在的五十余万,故主子觉得,伪明对我朝暂无威胁,反观李自成,固然一起败退,但是兵力仍然稀有十万众,并且流寇最善裹胁公众,如果让李自成喘过气了,再次裹胁百万雄师易驳诘事。”
只是这个题目谁也不好答复,清军毁灭了李自成最精锐的军队,又将李自成从北京赶了出去,让李自成从有望定鼎天下重新变成了一个处所权势,能够说两边仇深似海,而南明对于大清的美意也毫不承情,不但称大清为蛮夷,南明天子还亲身收回驱除鞑子的号令,让本来有志于投降大清的士绅重新变得张望起来。
“第四,我大清固然对伪明不承认,只是大部分中原百姓当中,伪明是大明正朔,一日不将伪明剿除,中原的民气就会一日不平。而李自成固然占有了北京,只是光阴太短,又因为追赃助饷,大失民气,他们仍然是流寇,即便临时容着他们,也不会获得百姓士绅支撑。”
在洪承畴的劝说下,汗青转了一个弯,本来在怀庆之战后,多尔衮顿时命令多铎转道河南对李自成夹攻,但是此时多铎不但没有转向,舒克萨哈、阿济格、吴三桂等人也向山东方向扑来,清军更是派出使者与李自成联络,想以河南调换两军的战役相处,最好让李自成也插手到进犯南明当中来。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如何办?”王福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会儿想现在大明不是全无但愿,田雄,马得功两人末必会投清军,一会儿又想,如果两人因为挟恨当真投降了清军又如何办,山东丢了尚不成惜,如果黄得功和数万精锐就此断送,本身才连哭都没处所哭。
“不敢,不敢,摄政王谬赞了。”洪承畴赶紧谦让,宁完我固然不平气,但他只是一个败落秀才出身,如果放在大明,底子是一名毫不起眼的角色,固然颠末这么多年的熬炼长进很多,只是比起洪承畴来格式还是太小,也找不到来由辩驳,只能沉默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