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心思[第1页/共2页]
李元利考虑安妥,便叫来秘书薛普对他说道:“当即告诉各部师以大将领、政务司司长、工务司司长、特勤司司善于三天后到军务司开会,别的再告诉高信、吴子正、刘永昌列席集会。”
“吃几年?”他哥哥却瞪了他一眼道,“夏收过后,闻讯跑到我们地盘来的流民越来越多,这些粮食够吃一两年就不错了!”
月桂这小娘是她从藐视着长大的,模样端方,性子也好,如果此次能够跟从李元利出征,再给她添个孙子,那就更好了。
“嗯,等过了中秋就走。”
“元利,你可得悠着点,该用饭的时候就要吃,别真把身材搞垮了,我们现在可没有人能把得住!”高夫人看着他狼吞虎咽地用饭,忍不住有点担忧。
“元帅,我向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粮食,够我们吃上几年了吧?”袁宗道满脸欣喜地对李元利说道。
“袁二叔,新来的流民必然要做好安抚,发给他们口粮和种子,但口粮不能发得太多,按人丁勉强够吃就行,别让他们产生依靠思惟。另有就是人丁的统计必然要做好,不要再象前明朝廷那样呈现‘丁半口’的环境,每一小我要详细注来岁龄、客籍、男女,如许今后才更便利办理,也不会呈现隐户的环境。”
女人怀了孩子,少了一个劳动力,官府不但不减赋税,反而要多收半口,也不晓得制定这税律的官员脑袋内里装的甚么。
早在七月刘体纯出征今后,李元利就搬到军务司来坐镇中军。他和参谋部的参谋一起,已经制定出了作战打算,三天后的集会,主如果下达行军和作战任务,别的另有自已分开兴山以后,政务司和工务司的事情也要作一个大抵的安排。
进了七月,来到夔东的流民越来越多,大多数是从四川逃过来的,这不出李元利的料想以外,这时候四川的人丁毫不是象宿世那些“专家”们所说的“十不存一”,而是大量的躲进了深山老林当中,不再聚居在村庄或是城镇。刘文秀和吴三桂在川中大战,这些人再也呆不下去,只得四周避祸,有一部分就逃到了夔东。
对袁宗第的懒惰和不思进取,李元利内心实在也有些不满,不过转念一想,人家两小我做事,才只拿一份饷银,他弟弟都不说甚么,自已又何必管他?只要把事情做好,那就没甚么大不了。
对于投清的公众和兵士,只要不是作歹多端的,李元利也没有筹算和他们计算,但是象吴三桂如许带领数万雄师投敌的将领,李元利却绝对不会放过,如许的人投降带来的影响和结果实在是太坏。能够说满清入关后多量明军以及浅显汉人老百姓投清,吴三桂和洪承畴在此中起了相称首要的带头感化。
另有一部分是从关中、汉中和湖广逃来的,这些处所清兵和叛逆兵、流寇、南明军来回厮杀,公众也是大量避祸。相对来讲,现在的夔东地区能够算得上一方“净土”,以是天然成了这些流民们避祸的第一挑选。
“每天都有人来,有很多还没到政务司登记,以是没有详细数量。”袁宗第没有说话,袁宗道却开口说道。
“奶奶,我是元帅!还要谁来照看?再说铜头现在是特勤司的司长了,他也忙得很,可不能一向跟在我身边。”
“流民?有多少?”李元利一下坐直了身材,现在粮食歉收,有了底气,再多的人他也欢迎,他怕的就是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