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铁背山下[第1页/共5页]
注2:吉林崖,明朝方面称为“二道关”。
“是以长辈建言,请总兵大人谨慎行事不要独进,时候与其他三路兵马保持联络,即便不能剿除建奴,但也可保雄师满身而退。”
-----------豆割线---------
三月月朔,杜松几次衡量,感觉本身在四路雄师中兵强马壮军威甚盛,那建奴不过是山蛮横夷如何挡得住天兵雷击。本身如果未战先畏迟疑不前,一是遭人嘲笑诟病;二是朝廷见怪担负不起;三是将痛失立下奇功之机。
杜松没想到这个卫城吉林崖极其难攻,明军在此遗尸上千却毫无停顿。阵亡将士的鲜血和着天上的雪花一向流到山脚下,将山下的冰雪染得红十足一片。
喜好明末辽东参军行请大师保藏:明末辽东参军行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吉林崖略呈正方形,设一南门,宽三尺(注5)。城墙为土筑,周长约四百步、高近七尺、宽三尺半。城内里部有一高两丈余,顶部周遭七八丈的天然石台。上面搭了望塔,可将来犯敌军的步地看的一清二楚。同时城内有马道与山上界藩城相通,能及时获得援助。
后金为加强铁背山防备,在西侧山腰险要之处修建了一处名曰“吉林崖”的卫城。其南可直接节制苏子河口,西可俯视沈水河谷,是铁背山的首要樊篱。
界藩城地点的铁背山形如龟背,呈东西走向。山势壁立险要,向两侧连绵逶迤出数十里,终究与千山山脉及长白山余脉融为一体。
杨钦不是心狠之人,打在儿身痛在己心。但军机大事岂是一个毛头小子胡乱参言的?这类多嘴的弊端弄不好会害了他一辈子,以是必必要给他一个经验。
不料这日杨林在未获得父亲同意之下,竟悄悄避过统统人,以长辈的身份直接面见杜松,陈述不能轻兵冒进萨尔浒的来由。
杨林的两位兄长杨飞和杨羽觉得他得了癔症,又是请羽士又是请和尚的来看,成果也没看出甚么弊端。
此时离萨尔浒明军大营两里处的一座山岳上,披挂整齐的杨林迎着凛冽的朔风,满面忧色的眺望铁背山方向。他能听到那边模糊传来的喊杀声和战鼓声。
“总兵大人,父亲、父亲......,你们听我一言、听我一言呐......”杨林被两位兄长按在地上,一边挣扎一边向杜松和杨钦大喊。
注6:杨钦为史实人物,任游击将军,于萨尔浒战役中就义。
注:4:(1)、沈水,既为今浑河。(2)、苏子河,满语称为苏克素护毕拉,此中苏克素护是“鱼鹰”的意义,毕拉是“河”的意义,既“鱼鹰河”。本书中苏子河未采取满语称呼。
现在离抚顺城六十余里的铁背山下(注1),一万明军精锐在总兵杜松的批示下,正猛攻由后金军扼守的吉林崖(注2)。只要攻陷吉林崖便可直接进犯山上的界藩城。
他暗想,与马林、刘綎和李如柏那三个匹夫分桃子吃,不如老夫我独吃!杨林那后生的话虽有事理,但都是纸上谈兵之策,怎及老夫数十年的兵马经历?
杨钦气的浑身直颤抖,照着杨林脸上就给了两巴掌。随后气急废弛的向杨飞和杨羽吼道:“你们两个蠢材还等甚么?把这个孝子给我绑了归去!家法服侍、家法服侍!”
杨林之父杨钦乃杜松麾下流击将军(注6),极得杜松赏识。他此番随父亲和两位兄长来辽东,是想堆集实战经历便于今后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