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萨尔浒[第1页/共5页]
在短促的战鼓声中,一队队明军兵士急仓促向营地北面跑去,那边恰是敌军打击的方向。
明军右翼大营主将游击将军张大纪一边向中军大营求援,一边集结兵马封堵缺口。但后金军士气如虹,守势狠恶,从大营缺口处源源不竭的涌出去,杀得明军步步后退,已是有力抵挡。
盏茶的工夫,数个庞大的缺口便闪现在后金军面前,震天的喝彩声顿时响彻云霄。
萨尔浒战役在后金军打击的螺号声和明军的战鼓声中拉开了帷幕,此时为农历三月月朔下午申时(注2)。
下了将近一天的大雪,将本就狭小崎岖的山道袒护的几近毫无踪迹,若不是步队中的蒋川和几名本地长大的马队熟谙地形,杨林等人非得迷路不成。
明军右翼大营的兵力大部分被调往中军大营,底子抵挡不住后金军的守势。
明军器炮和火枪固然赐与后金军必然的杀伤,但是因为入夜,奸刁的后金军为了不透露位置,既不燃烧把也不点灯笼,只是鼓噪而行摸黑进步。这使得明军没法有效对准发炮放枪,只能依托敌军的喊杀声自觉射击。
这布营的步地俗称“犄角阵”,攻防兼备可进可退。如果杜松部不分兵,以三万雄师死守萨尔浒山。虽不敢说最后必然胜利,但后金军想取胜也没那么轻易。
后金甲士数占上风,骑射工夫也了得。仅仅小半个时候便将这支明军轻骑杀得片甲不留。除了各处的尸身,另有大量无主的惊骇战马四散奔逃。
但是这类环境却让杨林他们走起来很吃力。半尺深的积雪骑马底子就走不快。大师估计以现在的行进速率,半个时候能走出六七里路都是快的。没别的启事,就是雪太厚太深。并且大雪覆盖下的门路坑凹不平,一不谨慎就会被滑倒。
跟着“咔嚓”一声巨响,沉重的营门在飞溅的木屑中被撞开,残破的身躯狠狠的跌倒在地上。后金军见此齐齐一声喝彩,举着兵刃号令着便向大营内冲来。
比方有的火枪手分到的铳子竟然大小不一,要么放不进枪里去,要么放出来打不响,一百支火枪能打响的不过二三十支;很多官军除了胸背有战甲庇护,其他部位都没有。因此后金弓箭手经常“于五步以内专射面肋,每发必毙”。
此时的萨尔浒山高低杀声震天,烽烟满盈。必定了今晚将是一个充满火与血的夜晚。
明军在山上据险设置了左、中、右三座大营,摆布两营各有兵力五千,中军大营兵力为一万。摆布两营位置向前探出,中军大营位置则靠后,构成互为犄角的态势。
碰到壕沟、鹿砦、据马等物,则由随军阿哈(仆从)推着小车上前快速填埋和粉碎,而后金兵则用密如飞蝗的弓箭保护阿哈们的行动。
注1、皇太极,这个名字是他的后代子孙乾隆给起的。他的满语名有很多,多是音译。
萨尔浒,大明折戟沉沙之地。直至明天,她仍然是很多民气中永久的痛。
半夜子时刚过,明军中军大营和右翼大营接踵沦陷,至此萨尔浒明军大败。王浩、张大纪、桂海龙等将官及以下两万官兵几近全军尽没。牲口车辆、粮草辎重、军器甲仗丧失无数(注4)。
明军中军大营主将王浩见情势严峻,明知从摆布两翼大营抽调兵力会减弱这两营的防备力量,但为了确保中军大营囤积的粮草和辎重不失,只能硬着头皮下达调兵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