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循序渐进[第2页/共2页]
中午,朱道临与徒弟玄青道长和师伯师叔用过午餐,一同巡查范围弘大的紫阳观扶植工地。
精力抖擞的朱大官人少有地持续三天留在东跨院,白日失职尽责当教员,早晨兢兢业业担当西门大官人的遗志。
世人哈哈大笑,每张脸上都充满了高傲。
“前辈们归去以后尽可转告需求帮忙的同业,幕府山下的紫阳观将在正月元宵以后,创办一家铁器工坊、一家木器工坊、一家造船工坊、一家纺织作坊和一家制鞋作坊,除了招收三千谙练工匠以外,还要招收五千摆布的学徒。”
最后,朱道临非常感慨地奉告在坐的老前辈:“长辈也是比来才晓得,我大明乐户的处境竟到了如此苦楚的境地,本想过段时候考虑清楚以后,再收罗前辈们的定见,看看可否为处境艰巨的同业们做些无益的事情,现在听了前辈们的报告,感觉不能再拖了。”
五师叔玄方高傲地笑道:“五百余名技艺高超的匠师领着上万工匠和壮劳力日复一日不断繁忙,如果没有如许的进度才不普通,哈哈!”
“若不是弟子亲眼看着它从无到有建起来,实在难以信赖如此庞大的工程,在短短四个月不到的时候里建到这个程度,叹为观止啊!”
“我和你徒弟以及师伯、师叔们筹议好了,元宵一过,就轮番带领十几名弟子前去坐镇,把这个江南最大的惠民医馆办好。”
简朴而庄严的拜师典礼结束后,朱道临欣然答允梅大姐等人和老乐工们的要求,接踵弹奏已传遍江南各地的古筝名曲《春江花月夜》,以及当初喝多了送给徐拂的一曲《枉凝眉》,最后请出表情冲动的徐拂美人,为大师奉上合练过两次的琴箫合奏曲《铁血赤忱》,听得合座如痴如醉,跪坐堂中的数十弟子更是眼冒星星冲动万分。
与此同时,礼聘而来的十位老乐工也带了三十五名费事乐户家庭出身的孩子,春秋最小才五岁,最大的已经十四岁,有男有女,根本各别,徐拂和朱道临也都热忱地领受下来。
音乐书院开张的第一天,曾经同为十大名妓的梅大师等十余名秦淮姐妹连袂送来丰富的贺礼,也带来了各自门下经心遴选出来的孩子,正式拜入徐拂和朱道临门下,体系学习乐律与琴技。
“看着吧,比及开观盛典之日,不但南京六部和都城礼部的官老爷要来拜贺,说不得当今圣上也要赐下一道嘉贺圣旨。”
“如果情愿的话,尽可三五户人家互连互保,过完正月元宵来此报名,只要不是品性太差,哪怕有些残疾我朱道临也会收下,打铁造船干不动,纳鞋底做针线总还是能够的。”
朱道临恍然大悟,担忧范围太大僭越违制的隐患随之消逝,欢畅地指向大殿火线已完成主体工程的药师殿和两侧偏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