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崇祯采信星象卜算 汉王多助意外得利[第2页/共3页]
崇祯固然已经起了猜忌,但还是想再给周延儒一个机遇,因而开口问道:
又过了半个时候,王承恩返来了。
天子的问话不能不答,张缙彦已经想到了对付的说辞:“启奏陛下,臣觉得这是中枢批示不力,未能及时增兵助剿,乃至献逆突破了围堵。
太子啊,朕寄予了最多的希冀,投入了最多的精力,莫非却无福担当大统?”
以是只能说陈国用确切有真本领,十年前的占卜,却在十年后应验了。
“嗯?”
他那是个苦差事,也没有油水可捞,就眼巴巴地靠着微薄的月银度日。
以是这事要么督师吴珄卖力,要么首辅周延儒卖力,他俩是最合适的人选。
甚么叫背刺,这就叫背刺。
他名下原有两个小门徒,都熬不住,跑别的监局攀高枝儿去了。
待崇祯走远,郑三俊才走上前,拉一拉周延儒。周延儒这才回过神来,见天子已经分开,一脸苍茫地环顾四周,完整不知所措。
大臣们热烈会商的,就是这背锅人选的题目。
也只能委曲委曲皇贵妃和老四了。
王承恩安抚道:“陈国用之言,不成尽信。”
崇祯肝火未消,冷冷地问道:“王承恩,连你也不实心用事了。朕让你去查陈国用,你没查完就跑返来做甚么。”
崇祯闻言,先是点点头,既而堕入了深思。
微臣罪恶深重、首当其冲,自请辞去兵部尚书一职,下狱待罪。”
崇祯叹了口气:“如果汉王是嫡宗子就好了,恰好他倒是老四。”
以是,几近能够肯定陈国用就是对的,太子从生下来就命数不祥。
若大明能够度过难关,那太子仍然是太子,是将来的天子。
你觉得朕真的是傻子吗,就宣懿太妃那句‘今虽弱,后必长大’,连汉王那位田家小姨娘都晓得,朕还能不晓得。
崇祯见出了这么大事,周延儒还是一副无所谓的模样,终究完整愤怒了,站起家来大声号令道:
只是如此一来,按他推断的,朕和皇后、太子、定王都将殉于国难,唯汉王独活。
崇祯闻言,心中愤怒。这帮文臣,让他们办实事,一件都办不成。让他们推辞任务时,倒是奋勇抢先,一个比一个夺目。
……
王承恩听了,内心也是格登一声。当年世庙老爷的太子暴毙,其他诸子也接踵病亡,最后只剩下一个裕王,选都没得选,只能由裕王担当大统。
王承恩还要再说甚么,崇祯却叮咛道:“去传旨,谕府部诸臣责周延儒蒙蔽推委,事多不忍言,令从公察议。”
公然,此谕一出,朝野颤动,立时激发轩然大波。
公然,崇祯厉声警告道:“卿虽有错误,但念尔初任尚书,便戴罪视事,以观后效吧。
奴婢探听了好几小我,满是说陈国用穷得叮当响,哪有半点被人拉拢拉拢过的模样啊。”
王承恩低了头,不肯参与会商。
王承恩又吃一惊,以本身对皇爷的体味,呈现如许的谕旨,就意味着周延儒顿时要垮台了啊。
崇祯随口问道:“兵部,你们如何说?”
如果陈国用的断语成真,那皇爷可不就是步世庙后尘了嘛。
“九江总督袁继咸剿贼不力,朕筹算以甘肃巡抚吕大器代之,首辅觉得如何?”
再说了,只要有眼睛的,都能看得出皇贵妃姿色才貌比皇后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