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最终筹备[第1页/共4页]
“没有就没有吧,归正我也不在乎阿谁。”崔耀祖笑道:“我还真的不奇怪做他们朱家的臣子,甚么时候等你甩开了朱明王朝这张老皋比,随随便便封我个丞相甚么的,也便能够了。”
“到时候我封你做玉皇大帝,行不?”
建立一支直属朝廷统领的军队,必定要走兵部、吏部的流程,还要在户部和工部报备司务,内阁票拟天子批红才行。不过现在这个局势,真的已经顾不上那么很多了。
崔耀祖说的这番话还是很有事理的。
“既然李侍讲早有策划,统统全凭你做主便可。”
所谓的大元帅,只不过是代表崇祯天子的一种态度罢了,本身并无实际意义。但是,在大旗军组建完成以后,却能够拿这个浮泛头衔高文文章。
就算是李吴山把太子捧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上,难不成他还真的夺了李吴山的兵权?莫非大旗军就会因为一个名义上的东西不再姓李而改姓朱了?
“我在和你说真的呢,没有开打趣……”
李吴山这么干,等因而主动交出了大旗军的最高统治权。
不管是太子本人还是这些个文官,都清清楚楚的明白这一层事理,谁如果还敢唧唧歪歪的从牙缝里崩出半个“不”字,那就只能申明他的智商有题目了。
这个时候李吴山如果把太子等人献出去,非论是卖给新败的李闯还是气势汹汹的多尔衮,必定能换得一场泼天繁华。就算不这么做,只要死死的把太子捏在手心当中,或许也能做个一方诸侯。
现现在大明朝都已经亡了,崇祯天子已经死了,李吴山还记取当初的遗命,舍弃了功名繁华做出如许的行动,这份忠臣之心,真是忠的没边儿了。
只不过之前李吴山曾经反对南下,现在又主动提出要带着大明朝的“逃亡当局”南下,显得有些自相冲突。对此,李吴山给出的解释是:“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清军忙着追杀闯贼,得空顾及处所,恰是我等南下的绝好机会。如果等清军完整剿除闯贼安定了京畿以后,恐怕想走都走不得了。”
至于以下的各级军官,全都是李吴山一言而决,他说谁那就是谁了。
“乱起之时,先皇曾千万嘱托,定要对李侍讲悉听悉从,现在我才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长平公主朝着李吴山再拜:“只可惜我等痴顽,竟然几次三番的无端猜忌,几寒了孤忠之臣的一片血诚之心。被李侍讲劈面怒斥几句丢了颜面是小,如果误了复国大计,我等全都是千古罪人了。今后如有甚么当与不当之处,李侍讲无需客气,直接如前几日那样劈面怒斥便可……”
大明失其鹿,李自成和多尔衮共逐之,不管终究是李闯得了天下还是多尔衮建立了新的王朝,都没朱家甚么事儿了。大局腐败成了这个模样,太子仅仅只带着几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和连自保都很困难的侍卫逃了出来,大明朝的气运已经陵夷都了丝缕断绝的境地,较着已是回天乏力,所谓的复国之说也不过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在这类景象之下,李吴山和他的大旗庄民团就是这些人最后的拯救稻草,必然会死死的抓住再也不肯罢休。
遵还是例,朝廷还应当派出一个监军,一来是为了监督束缚军队的最高长官,再者也是为了高低通达将朝廷的旨意行之有效的履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