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明末大权臣 > 第六十七章 先礼后兵

第六十七章 先礼后兵[第3页/共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听了崔耀祖的这一番话,金雀儿悄悄心惊,第一次对这个描述丑恶的江湖骗子有了刮目相看的感受。

固然这类做法广为诟病,却深得本地百姓的爱好,极大的保障了他们的好处,让本地的百姓士绅免遭烽火践踏之苦,以是对这位知县大人极是推戴。

“打下颍州以后,就等因而锁死了收支淮西的通道,进可入凤阳,虎视江淮。退可入大别山,据南北两淮之地,扼鄂豫皖之咽喉,当年朱洪武的老路数就不消我多说了吧?”

这位林大人的主旨就是认怂,毫不硬拼,不管谁来了都不获咎,而是将城门一关吊桥收起,客客气气的把仇敌打发走。

这个老东西,不成小觑啊!

“刚夸你两句,你就吹上天了,还大言不惭的要和诸葛武侯比拟肩,真是个不知羞的老东西。”李吴山笑道:“既然你已经发了大话,我就给你一个证明本身的机遇……”

作为一州治地,颍州城内不但有州衙,另有县衙,但却没有知州只要知县。

作为一个县令,这位林大人是端庄的七品官,说好听一点是“百里侯”,如果说的刺耳一点,就是个狗屁不如的芝麻官。但是这几年来,林知县林大人一向在利用知州大人的印信,实施着五品官的职能。

虽说大明朝另有江南的半壁江山,但是只如果对天下局势有着复苏的熟谙,就会晓得太子去南京绝对是一步臭棋:南京小朝廷的军头们必定不想在本身的头上供奉一名名正言顺的太子,必然会抢先立某位藩王先捞个拥立之功,接下来就是权臣的那一套老路数了。

“如何?聚啸在内里的流民还没有走?”这个动静让林叔同林知县很不测:“我得去看看。”

对于王宣同、程园毕等等这些跟从太子一起南撤的文官而言,太子就是大明,大明就是太子。在南京即位的弘光帝不过是福藩罢了,充其量就是在告急环境下监理江南事物的藩王罢了,如何能和先皇嫡血的太子相提并论?

仅从这一点来看,对大明朝毫无虔诚可言的崔耀祖就比满脑筋“忠君报国”思惟的路恭行、程园毕等人要高超的多。

林大人筹办了好几套灯号,闯军来了以后不等他们攻打就主动在城头挑起闯字大旗,张献忠的军队来了换上张字大旗,然后主动献上粮米布帛等财物,换一个“不进城”的成果。

传闻有几万流民将颍州小城团团围住以后,林叔同林知县一点都不慌乱,而是遵循以往的经历封闭城门靖野清乡,将早就筹办好的粮米布帛等等物质在内里摆放开来。

“愚斋不听我良言相劝,如果触怒了李大帅,到时候军令一下强行攻打,只怕会落个生灵涂炭……”

林叔同林知县竟然回绝开门迎请太子,这让王宣同非常恼火,最让人没法忍耐的是,这个小小的林知县竟然非常清楚的表达出了尊南京的弘光为天下之主的意义。

之以是会呈现这类匪夷所思的状况,就是因为颍州有两套行政体系。

江南的藩王做梦都想过一过天子瘾,现在中枢颠覆崇祯已死,必定会有很多人抢着做天子,谁还会在乎甚么狗屁的太子?

颍州新城修建于元末明初,当时的朱元璋为了防备上游的陈友谅,将颍州城墙修建的非常高大,坚毅程度仅次于南京和开封。前些年,林大人又征调民夫扩大了护城河,直接将颍川江变成了护城河的一部分,将颍州小城打形成为一座易守难攻的“乌龟壳”。强行攻打必然会丧失惨痛,还不如直接拿了东西走人,来个“相安无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