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与虎谋皮[第3页/共3页]
刘永锡笑了起来:“不管我在信上如何写,北伐大兵都会一起高歌大进,大清国对我只能是恨之入骨,如何能够一封手札就让他们坐以待毙!”
如果他们要与承天朝媾和,那么留着多尔衮不是一个很好的挑选吗?
固然大清国有着不计其数的名将,但是努尔哈赤、皇太极与多尔衮才是真正意义不世出的霸主,象代善、多铎、阿济格、豪格之流只能算是将才,最多也就是帅才罢了。
固然大清国入关还不到三年时候,但是这两年来的风花雪月已经完整窜改了这些曾经只晓得骑射的八旗懦夫,并且在连续串失利面前,即便最英勇的八旗懦夫都感觉失利近在面前,而统统失利的本源都在多尔衮这位实际秉政的摄政王身上,以是大师都对多尔衮落空了信赖。
多尔衮浑身都感觉有力,本来这类要求该当是大清国对明国提出才对,但现在情势逆转,大贝勒代善在内的这些满洲亲贵挟明自重,直接干与起大清国的顶层设想,恰好多尔衮没有抵当的才气。
多尔衮晓得回天有力,他只能作最后的病笃挣扎:“既然我不做摄政王,那谁来秉政?莫不成大贝勒是想亲身出山?”
代善的发言让全场都沉寂下来,多尔衮感觉代善已经疯了,大清国除了退守关外以外底子没有别的前程了,但是他很快就发明会场中的很多人都感觉代善说得很有事理。
大师这个时候才明白刘永锡为甚么会让忠贞营旧部南下两广,换了官军出身的将领固然有能够动手更暴虐,但也有能够考虑到故主之情把唐王、靖江王交给朝廷措置,让朝廷背上一个天大的承担。
既然多尔衮不能处理题目,那天然要换个更合适的人选来处理题目,他多尔衮又不是大清国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