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第18页/共35页]
朱湘以为闻诗之弊端有两个:一是用韵不讲究,即“不对”“不当”“不顺”;二是用字“太文”“太累”“太晦”“太怪”(《闻一多年谱长编》)。
文学研讨会的墨客朱自清也来过一两次,他完整像一名乡先生,从他的手里能写出一些清爽的诗,我感觉有些惊奇。他那右边的颅顶部有一个很大的秃了发的疮痕,可更滋长了他的乡先生的风味。
中华群众共和国建立后,曾经两次掀起攻讦胡适的活动。胡适的弟子和故旧们为自保纷繁写文章清理胡适思惟,抢先恐后地与他划清边界,连胡适的儿子也参与攻讦父亲的活动,最后在政治高压之下,精力分裂,烦闷而死。陈寅恪不但不插手攻讦胡适的活动,反而冷眼道:“一犬吠影,十犬吠声。”
后劳干回想:
闻一多家乃是“书香家世”“耕读世家”,《闻多》中亦说:
“表示出遍及的牢固的人道”
我会晤的是恶梦,那(哪——引者)里是你?
钱穆勇于与当时名誉日隆的胡适产生争辩,可见其治学态度的松散和学术勇气。
钱穆是在“彻悟”儒家“天人合一”的愉悦中,含笑而逝的。
朱湘目下和我们大翻脸,说瞧徐志摩那张尖嘴,就不像是作诗的人,说闻一多妒嫉他,作了七千言的大文章痛击我,声言要打倒饶(孟侃——引者)杨(世恩——引者)等人的上帝。这位先生的确有神经病,我们都视他同疯狗普通……这小我只要放肆的人性,没有热烈的豪情。至于他的为人,一言难尽!
孟真在爱情中已近两个月,整天发疯,有一天来信引陶诗“君当恕醉人”,误写作“罪人”。我打油诗调之:“是醉不是罪,先生莫看错。如许醉胡涂,未曾瞥见过。”
在诗集《死水》以后,闻一多在徐志摩的坚请下作四十九行《古迹》一诗,而后再无新诗颁发。经多年处置学术研讨以后,他终究明白“我是在新诗当中,又在新诗以外”,乃是他对新诗研讨最具真知灼见的精炼阐述。
1930年下半年,沈从文的讲义改名为“新文学研讨”,在武汉大学以线装发行。沈从文将此书寄给远在美国的朋友王际真,并在《致王际真》(《沈从文选集》第十八卷)中说:
打上深深的足迹!
家庭对教诲非常正视,其文明氛围甚为浓烈。每到寒暑假,闻一多率弟妹们一起读书,写诗,评诗,“将欲‘诗化’吾家庭也”。
沈从文对郭沫若的诗评,虽三言两语,却剀切中理。沈从文从郭沫若新诗的思惟内涵阐发其诗的特性,这也完整合适郭沫若“政治=文学”的文艺观。但有人就不欢畅了,攻讦沈从文在评价郭沫若的新诗时,“更多透暴露的是攻讦”,还说“沈从文推许含蓄含蓄,是以不满于郭沫若的夸大、不节制”,故思疑沈从文所说的“公允”。
雾散云开自偶然,临时藏匿不须悲。
今后我不再仰脸看彼苍,
厥后,闻一多到新建立的北京艺术专门黉舍担负了教务长,又借助徐志摩主编的《晨报副刊》创办了《诗镌》。在这一阵地上,闻一多倡导新格律活动,已与郭沫若的《女神》诗风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