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被点拨[第1页/共3页]
“岂敢,岂敢。”赵文华摇着折扇,畅意的笑道,对胡万里的印象亦大为窜改,这个小同年可比唐顺之强的太多了,毫无少年得志的狂傲,并且为人也一点不木讷,与普通只知死读书的书白痴不成同日而语。
一入蒲月,气候便一日热甚一日,端五节的氛围亦是日渐浓烈,京师过端五,乃是从蒲月月朔日的小端五一向持续到蒲月初五的大端五,自蒲月月朔路,宫内宫眷内臣便皆着五毒艾虎补子衣,门两旁安菖蒲、盆盒。
想到这里,他便浅笑着道:“鄙人与年兄固然皆是二甲骥尾,然年兄却风华正茂,本科进士除了蔡克廉、唐顺之二人,就数年兄最小,尤其可贵的是年兄言行举止沉稳得体,恭谦自律,不慕虚华,风采端凝,今后成绩,必定在一众同年之上。”
赵文华?胡万里听的不由微微一怔,两人虽是同年,又同住城南,但平素不过是点头之交,他来做甚么?莫非是一众同年端五集会?略一沉吟,他便叮咛道:“晓得了,去打盆凉水来净面沐手。”
京师南城,宣北坊,椿树三条胡同东段一座极其浅显的一进四合院里,却浑无半点过节的热烈与鼓噪,偌大的一个院子静悄悄的,不闻半点声气。
啜了几口茶,赵文华便开口道:“年兄,本日已是蒲月初三,转眼便是大端五,一众年兄商定明日同去拜访座师,是以鄙人特地绕道前来知会年兄一声。”
拜访座师?端五也要拜座师?胡万里微微怔了一下,进士乃是天子弟子,赵文华口中的座师天然是会试的座师——大明次辅,太子太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张璁。
杂流出身杂佐官员讲究的是同差同官同亲,我们正路清流,看重的便是师生以及同年同门同亲,既是同年同门,我们在宦海上就是一条线上的蚂蚱,今后在宦途上免不了要相互搀扶提携。
稍事洗漱,胡万里便迎了出去,同榜进士的干系在宦海中是非常首要的干系,也是进入宦海的第一份人脉,忽视不得,刚到大门,便见赵文华身着一袭玉色黑边圆领襕衫,头戴玄色软巾,带着两名书童,一摇一摆的踱了过来,这赵文华年约三十出头,一张马脸非常清癯,淡淡的眉毛下一双眼睛黑若点漆,分外有神,颌下一绺长须倒显的有几分超脱。
见胡万里一口答允下来,赵文华颇觉不测,从胡万里所住的四合院,以及常日里不参与应酬以及只要一个小书童等景象来看,他手头应当并不余裕,不想竟然毫不踌躇的应允下来,更可贵的是他年纪悄悄,对宦海的鄙俗并无冲突情感,这就有些难能宝贵了,当下内心就对胡万里又添了一分好感,这位小同年,年青慎重,勤谨自谦,今后怕是会有所成绩,倒是要多加皋牢。
不是鄙人饶舌,十年寒窗苦读为的是甚么?不过是学而优则仕,进士已经到顶了,年兄何必还是闭门苦读?宦海上最首要的不是才学,而是人脉,一众同年同门日日应酬不竭,为的是甚么?不就是积累人脉?”
本来他是不筹算多坐的,筹办说完事就告别,现在几句话下来,对胡万里的印象已是大为窜改,宦海同年的干系但是非同普通,乃至可说比师生干系更首要,座师的年纪大,普通十来年就致仕了,一个年青的,宦途畅达的同年倒是能够毕生受用的,胡万里既是一块璞玉,他倒不在乎顺口点拨一番,今后也多一分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