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都市娱乐 >梦溪笔谈 > 第15章

第15章[第2页/共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曹州人赵谏,尝为小官,以罪废,唯以录人阴事,节制闾里,无敢迕其意者。人畏之甚于寇盗,官司亦为其羁绁,俯仰取容罢了。兵部员外郎谢涛知曹州,尽得其凶迹,逮系有司,具前后巨蠹状奏列,章下御史府按治,奸赃狼籍,遂论弃市,曹人皆相贺。是以有“告不干己事法”著于敕律。

律累降虽多,各不得过四等。此止法者,不徒为之,盖有所碍,不得不止。据律,“更犯,有历任官者,仍累降之;所降虽多,各不得过四等。”注:“各,谓二官各降,不在通计之限。”二官,谓职事官、散官、卫官为一官;勋官为一官。二官各四等,不得通计,乃是共降八等而止。予考其议,盖除名叙法:正四品于正七品下叙,从四品于正八品上叙,便是降先品九等。免官、官当若降五等,则反重于除名,此不得不止也。此律今虽不消,然用法者须知立法之意,则于新格无所抵捂。预检正刑房公事日,曾遍询老法官,无一人晓此意者。

钱塘江,钱氏时为石堤,堤外又植大木十余行,谓之“滉柱”。宝元、康定间,人有献议,取滉柱可得良材数十万。杭帅觉得然。既而旧木出水,皆朽败不成用,而滉柱一空,石堤为洪涛所激,岁岁摧决。盖古人埋柱,以折其怒势,不与水争力,故江涛不能为害。杜伟长为转运使,人有献说,自浙江税场以东,移退数里为月堤,以避怒水。众水工皆觉得便,独一老水工觉得不然,密谕其党曰:“移堤则岁无水患,若曹何所衣食?”世人乐其利,乃从而和之。伟长不悟其计,费以钜万,而江堤之害仍岁有之。近年乃讲月堤之利,涛害稍稀,然犹不若滉柱之利。然所费最多,不复可为。

刘晏掌国计,数百里外物价高低,本日知之。人有得晏一事,予在三司时,尝行之于东南。每岁发运司和籴米于郡县,未知价之高低,须先具价申禀,然后视其贵贱,贵则寡取,贱则取盈。尽得郡县之价,方能契数行下,比至则粟价已增,以是常得贵售。晏法例令多粟通途郡县,以数十岁籴价与所籴粟数高低,各为五等,具籍于主者。粟价才定,更不申禀,立即禀收,但第一价则籴第五数,第五价则籴第一数,第二价则籴第四数,第四价则籴第二数,乃即驰递报发运司。如此,粟贱之地,自籴尽极数;其他节级,各得其宜,已无枉售。发运司仍会诸郡所籴之数计之,若过于多,则损贵与远者;尚少,则增贱与近者。自此,粟价何尝失时,各当本处丰俭。本日知价,信皆有术。

深州旧治靖安,其地碱卤,不成艺植,井泉悉是恶卤。景德中,议迁州,时傅潜家在李晏,乃奏请迁州于李晏,今深州是也。土之不毛,无以异于旧州,盐碱殆与土半,城郭朝补暮坏,至于薪刍,亦资于他邑,唯胡卢水粗给住民,然源自外来,亦非边城之利。旧州之北,有安平、饶阳两邑,郊野饶沃,人物繁庶,合法徐村之口,与祁州、永宁犬牙相望。不移州于此,而恤其私利,亟城李晏者,潜之罪也!

忠、万间夷人,祥符中尝寇掠,边臣苟务怀来,令人招其酋长,禄之以券粟。自后有效而为之者,不得已,又以券招之。其间纷争者,至有自陈:“若或人,才杀掠多少人,遂得一券;我凡杀兵民数倍之多,岂得亦以一券见给?”相互计校,为寇甚者,则受多券。熙宁中会之,前后凡给四百余券,子孙相承,世世不断,因其为盗,悉诛锄之,罢其旧券,统统不与。自是夷人畏威,不复犯塞。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