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兵家四部圣典(一)[第2页/共3页]
吕胜微微一笑,回道:“都说楚州的杨公子乃是人中龙凤,本日一见,公然名不虚传。在二公子面前,我等太公先人又何足挂齿!”
走上二楼后,几人跟着胡明武来到了一长廊处。长廊长约百米,两旁有6、七厅门紧闭。此处已没有大堂里的喧华喧哗,只闻声阵阵琴乐声从那房厅门里传来,每个厅门上都有小匾题着字,此处恰是福满楼的高朋堂。
左边一文士抱手说道:“回二公子,家师此时正在毫州刺史府中做客,估计5、六今后便能至楚州。家师特命我等提早来楚州,奉告二公子一番。”
杨再思如有所思说道:“本来再思常日所学的兵家四部圣典,都是残破之本……难怪天下名将少之又少啊!”
胡明武走上前去,对着正中之人施礼说道:“二公子,请恕胡某号召不周了。”接着转头对先人道:“快上酒菜。”
吕胜说道:“家师吕文长恰是吕太公第二十三代传人。我等可算不得太公先人。”吕胜、吕征兄弟本是流落街头的孤儿,吕文长自幼收养两人,待如己出,传其所学,领着他俩一并游历四方。名义上虽是师徒,但豪情更甚亲生父子。
见杨再思迷惑的模样,吕胜哈哈笑道:“杨公子有所不知,先祖吕太公确是所著《太公二十四篇》,但如何能传与外人。人间传播,仅是此中十之一二罢了。”
厅中只坐着五人,中间一人二十出头,仪表不凡,风采翩翩,恰是楚州刺史杨庭的二公子杨再思。左边两人像是三十摆布的文士,斯斯文文。右边坐着一人,名叫宿子骞,此人原是楚州折冲府校尉,但因为大唐府兵制已废,楚州已无军府,由“团练制”取而代之。因而各地自行募集兵士,设团练使一名,统领兵士。楚州团练使自是杨庭,而宿子骞已跟从杨庭二十多年,他从小糊口在军中,技艺不凡,遇事沉稳,对杨庭又忠心耿耿,因而便任了楚州团练副使。只见他生得是虎背熊腰,不苟谈笑,仅坐在那便有种肃杀之气。最末端那人也是文士打扮,姓安名绍文,乃是饱学之士,现为楚州的行军司马,也是杨庭的亲信。
最左端文士也行了一礼,接着说道:“鄙人吕征,见过杨公子。”说着指了指身边那人,道:“此乃家弟,吕胜。”
“敢问吕先生何时能到楚州?”杨再思问道。
安绍文说道:“过几日吕先生到了楚州,如果得他指导几番,咱大唐第一个武状元定是公子的了!”
陆承空看着胡明武手中的铜钱,心想:给人上上菜、斟斟酒就抵过在船埠干三日之活,要不了几日,就能筹齐川资了。因而接过铜钱说道:“行,我做。”
旁人也拿起酒杯,一饮而尽。
此人乃是福满楼的大管家,名叫胡明武。福满楼每日来宾盈门,不料本日数名店小二传染风寒,卧床不起。剩下的店小二早已忙的手忙脚乱,只得到处寻人。但福满楼挑人可谓刻薄万分,胡明武本想着在厨师中遴选,但见着陆承空虽是衣衫褴褛,弱不由风,细心瞧一瞧,却又眉清目秀,浑身透着墨客气,不像是做夫役之人。
酒过三巡,世人皆有些醉意。
胡明武一起上交代着世人该如何斟酒、上菜,没几时就来到一厅门前,只见门上横匾写着‘福瑞阁’。胡明武停了下来,侧头听了听屋内动静,交代几人道:“内里坐着的但是杨二公子,你们出来以后,千万不得胡胡说话。”说完,推开门,领着世人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