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9【小皇帝的疑惑与期待】[第3页/共3页]
朱载堻说道:“自是赞誉有加。”
直至顾鼎臣高中状元,他的生母还在顾产业烧火丫环,正妻迫于言论压力才让母子相见!
这些东西,都是王渊教的。
紧接着,户部右侍郎顾鼎臣,上《陈鄙意划积弊以裨新政疏》。反应江南赋税太重,田赋失衡,冗赋繁多,里甲、粮长题目严峻,要求停止一系列清查事情。
龙大有、顾鼎臣的两本奏疏呈上以后,礼部郎中霍韬又递上一份《泣血陈言疏》:“臣发展处所,目睹弊蠹,每一兴思,辄叹诧愤塞……”
按照两位太后的寓所,顾氏又称东太后,夏氏则称西太后。
四人要求清田的奏章,仿佛已经拉开鼎新序幕,很多鼎新派或投机派,也纷繁跟进议事。
顾太后也跟着儿子搬来,居住在清宁宫,即太子东宫。此宫在朱厚照期间,由太皇太后(朱见深的王皇后)居住,太皇太后病逝便一向空置。
顾鼎臣乃弘治末年状元,父亲是个开杂货铺的小贩子,年过半百还没有子嗣,五十七岁跟婢女私通生下顾鼎臣。正妻多次想要弄死这个庶出子,母亲只好偷偷将他藏在磨道中,被磨坊主救出并收养。
见儿子神采不天然,顾太后笑道:“你父亲不喜好当天子,你教员也不喜好当权臣,他们君臣二人相互深知对方。你父亲还说过:‘我与二郎,若非君臣,必为好友。或可结伴驾巨舟于四海,服蛮夷于波澜,如此岂不快哉?’”
再然后,御史郭弘化又上疏:“天下地盘田亩,视国朝初年减半,乞通行清丈及查对户口,以根绝包赔兼并之弊……”
如此行动,在文官看来可称贤君,完整根绝了寺人干政,更可贵的是这位天子还未满十五岁。
朱载堻愣在原地,不知该作何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