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微雨润袖[第3页/共4页]
雨中的水庄,清幽致极。白玉般的水廊直通东西南北,间或得见:三两柄桐油镫飘浮于弱雨当中,粉黛绿纱借风斜冉。不闻声,唯余雨丝洗芭蕉,莹绿。
来福耸了耸眉毛,转头对身后的白袍道:“碧螺春!”
周义?嘿,笨拙莽夫,卤莽痴顽之辈,与劈面之人同矣。
刘浓微微一愣,随后恍但是悟,竟将此事忘了,带刀入别人之府,乃极其失礼之举,且极易滋惹事非,当即侧首道:“来福,卸刃!”
周札缓缓展开双眼,沉声道:“现在,我吴兴周氏实已衰弱,情势早非以往,你等凡是遇事皆需三思而后行!行事则需敛光自晦!或有一日,周氏尚可再复昔日之荣盛!尔等切忌切忌,勿再内哄。”
守门的甲士识得刘浓,微作阖首,回身,按刀入内。
刘浓洒然一笑,渐渐摇袖而去,身后传来绿萝的嘟嚷声:“那,那我要多盛些……”
“无奕!”
“是,首级。”
穿过水廊,雨声渐起。此时,斜上方的假山亭中,谢奕半个身子探在亭外,朝着刘浓招手,大声叫道:“瞻箦,快快上来!”
主仆三人穿出客院,刘浓固执桐油镫,行走于竹柳道,月袍摆角在轻风轻雨中飘冉,木屐踏着干净的青石板,“啪啪”清扬;两个身披苇衣的白袍手捧长盒,亦步亦趋。
宗子周澹道:“阿父,葛稚川与那刘浓并无实证,仅凭妄疑猜想,岂可鉴定便是十五弟所为?依儿子鄙意,此事不予理睬便可!”
周札端坐于堂上案后,堂下沿窗两侧,数十方矮案并列排开,稀稀拉拉坐着几名周氏后辈。
“二十多人尚且杀不了他,就你们几个如何成事!既不成试,便唯有再觅它法!它法?它法……另有何法?”
侍从踏进室中,沉沉跪地,阖首道:“回禀郎君。刘氏戌卫森严,我等彻守终夜,靠近不得!”
“罢,罢,罢……”
白袍答:“是,碧螺春。”
从速将脚下木屐去了,目不斜视的踏入亭中,深深一个揖手:“刘浓,见过幼儒先生!”
“哦……小郎君。”
“咦!周,周,周勰之弟……”
“稍待。”
“哦!”
刘浓乐了,侧首笑问:“妙在何矣?”
刘璠将手中棋子一搁,提起酒壶为纪友续酒,面上淡淡笑着,眼角的余光却瞄其一举一动。心道:果不其然,这纪瞻之孙虽盛负辩名,却眼高不容物,一激便怒,是个废料。
行于水廊,薄雾茫茫,往昔朗朗水面,现在千坑万点。
人执镫、负立于栏,斜风细雨直浸面,忍不住的喃道:“微雨水池见,好风襟袖知。”
……
周义眉头舒展,阵阵晕旋之意愈来愈重,从速抓起案上凉茶饮尽,将茶碗重重一搁,沉声道:“经此一事,族叔断不准我再出,今后毫不成期!仅此一机,岂可半途而废,当顺水而行!”
对方不接,只是瞪着眼睛。
刘浓笑道:“非是龙井,今后,此茶易名为碧螺春。”
“然也!”
“妙哉!”
“靠近不得?”
偶生鼓起,悄悄默行。
待冲至近前,抹去满脸的雨水,嘿嘿一笑,拽住刘浓衣袖就往山上奔:“快来,快来,阿父亦在亭中!”
雨下得紧,二人冲至亭中,头脸皆湿。
微顿,再道:“此事定乃周义所为,勿需再议!唉,幸而未留实证。不然定是后患无穷!我马上便修书一封与葛稚川周旋。澹儿,你速速去一躺山阴将那竖子带回,毕竟玘兄唯余这点骨肉。”言罢,身子蓦地一软。神情则由然一颓,恍似刹时老了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