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再至历阳[第3页/共3页]
柳婧看向窗外,低声道:“明早,我们就起家。”
他们所乘的这客船属于最大型号的,吴郡只是第一站,客人还只上了个三分之一。
另一个声音回道:“不错,就是他,孙振我见过。”
让人奇特的是,这么一支说不出特别显目标步队,所到之处,竟是大家退避,个个让步。
自那天晓得这个邓九郎,便是她小时候碰到的邓九郎后,她便节制不住本身的胡思乱想。她一时想道,不知他还记不记得本身?一时又想着,他对本身的态度一向有点古怪,是不是记起了甚么?一时又有点发怔,不自发间,便把面前此人与影象中阿谁高瘦仙颜的少年联络到了一起。
想到这里,她回身朝着本身的书房走去。
在赵公来讲,好不轻易碰到柳婧这么一个聪明有悟性的门生,天然是恨不得把所知所学一股脑儿塞给她,各种奇石美玉辩别,各种风云际会的天然绝景,他都巴不得能在柳婧的刀下呈现。可对柳婧来讲,她目前最想学的,只能是章印。现在,于那刻印一事,她已有了三分掌控。她本来就有书法根底,这大半个月里,又重点体味各种玉料的特性,如硬度、韧度、光芒等。然后要做的,是寻觅一块与田黄石性子最像的玉或石头,再以熟谙的刀功,一气呵成的刻出‘南阳邓擎’四个字。
当下,王叔走了过来,他低头看了一眼,欣喜地低叫道:“大郎,这是那里来的?这些都是朝庭颁布的,用于扬州道的盐引。有了这些盐引,全部扬州道的盐商,都会乐意与我们打交道。”他怕柳婧不懂,耐烦地解释道:“大郎有所不知,盐引固然只要一个称呼,却分为两种,一种是大郎面前的,由朝庭直接颂发的,叫正盐引。另一种,则由各州郡暗里制定的,名副盐引。在内行商时,身怀这类朝庭所发的正盐引,那就是身份的意味。大郎,有了这些东西,便是大郎你一文钱也不拿出来,也有的是人情愿出金与大郎合股。”
柳婧顺着他的话低头看去。
……王叔出去时,看到的便是如许一副景象,柳婧坐在窗边,眉头微蹙,神采说不出是悲是喜。她一双乌黑的眼定定地看着那些盐引,似是神游物外。
可她没有想到,这是真的。
半个月后,一行人来到了历阳。入了历阳城,向当场官府报备以后,柳婧便让王叔吴叔等人拿着盐引去见过本地的盐商了。
王叔又叫了一声,“大郎?”
王叔奇道:“大郎在深思甚么?怎地失神至此?”
当下,她站了起来,方才站起,她又重新坐下,“拿两张盐引让他们过过目。”
在客船重重一晃,于船工们的叫唤声中驶入太湖时,柳婧正坐在窗边看书。
第二天一大早,留在柳府的六个仆人和柳婧,都筹办好了行囊,不一会,他们便上了船埠。
柳婧几人共定了三个舱房,柳婧单独一间,六仆共住二间。
才瞟了一眼,柳母便惊叫道:“绿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