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师门[第4页/共5页]
他克日听闻,今科春闱有三人通过吏部铨选后直接补了县尉、书记。
“看到那位老者了吗?国子祭酒,韦公,讳名一个‘述’字,京兆韦氏。官任太子庶子、银青光禄大夫、集贤殿学士,编修国史十余年,你还是初度见吧?”
“教员请看。”
献军火说来简朴,但当此时势,必将又要卷入权争当中。可若真依这小子所言,射程、能力增数倍,或可使大唐将士少死很多人。
女冠招手让他出去,亲身领他往客院,莞尔笑道:“欺我不懂,哪个不是‘老友’?还当腾空子是个用心修道的,却有你这般老友?”
他一听就明白,倘若这军火有效,薛白不说献于贤人,那就相称于把本来能得的圣眷分了一部分给王忠嗣。
“没有。”
在薛白看来,杜位大好前程必会被李家扳连,这么傻的事他必定不会做。
“如此,多谢了。”
薛白还是到侧门叩门,来知客的是个从未见过的女冠。
“这是劣徒薛白,才调平平,还不见过两位先生?”
此前陪博士、司业喝酒,已闹出了好大一桩春闱案,这才停歇了几日,却又要陪祭酒去喝酒。
“传闻了,我与杜位有几个共火朋友。”
“本来是薛郎劈面。”
薛白专注学习,头也不回地伸手把杜五郎脑袋推开。
现在这个天子好乐律,有这技艺傍身,对他的出息会有极大的助力,比如哥奴就擅乐律。
“门生有一军火欲献于贤人,不知李主作可感兴趣?”
“你可有熟悉的能工巧匠?”
“她是工部司主事李华之女,李华官虽不高,而文章名重天下,为人刚正严厉。季兰六岁那年在院中玩耍,赋诗咏蔷薇曰‘经时未架却,心境乱纵横’,李华以为女儿小小年纪便知‘嫁却’心境,恐她废弛家声,遂将她送到这道观里来。”
李腾空送了客,转回炼丹房,玉真公主正抱着儿子玩耍,李季兰站在一旁说话。
“只问你,可真想嫁他?若肯,你便点个头,我替你作主,若再扭扭捏捏,今后也莫怪旁人。”
薛白亦在摸索,见教员如此反应,便知此举过分冒险了,应道:“门生说错了,是献于贤人。”
“我也得学乐律。”薛白低声自语。
这是颜真卿把他的人脉揭示给薛白,算是真正认下这个弟子。
杜五郎不由又是眼睛一瞪。
“真是长安风骚人物,难怪连贤人也赏识。”
颜真卿起家,捻须思忖,来回踱步。
“还在寻访。”
说话间,她走到药炉前,赶紧换了话题。
颜真卿接过瓷瓶,沉默了一会,返身翻出一叠旧文稿,递给薛白。
“茶馆酒坊间都在议论,传闻贤人已决意拿下石堡城,下诏咨询计谋。”
“人各有志吧。”
“我可否到终南山拜见启玄真人?”
李季兰跟了两步,还想与他们说话,偏李腾空脚步仓促,只好作罢。
想必启玄真人也是与她一起云游返来。
次日,太学馆中响起读书声。
她背过身,推开练丹房的门,道:“我不过是因有些家事归去,得知你的事,遂问了两句,一点忙也没能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