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第9页/共12页]
假定弩箭头部冠的尺寸和箭杆直径的比例与浅显箭不异,按照阻力系数,能够晓得箭的直径约莫4.9mm,木制的尾部起码应有5cm长,则箭长约莫18cm或略多一点。
制弩工序在明《武备志》中有详细的记录:“弩身用枣木红赤者为上,棠梨木红赤者次之....弩身长一尺六寸三分”“弩弦用皮胶者一遇雨露则胶溶皮软.....小棕索不怕雨鼠且耐久”
踏张弩的规格多样,但有一点比较稳定,就是开弩时的终究提拉高度,公道的范围约莫80~85cm,如许的高度能够比较充分地阐扬人的潜能。摹拟一下开弩的行动就能发明这一点。
弩之大小分歧,名亦各别,小者以手攀捩,其大者须用足踏,盖非手之力足以胜任也。其名则有神臂弩,花装弩,穿镫弩等,大抵皆以其用法分歧而异名。至弩之搆造,仍然如是也,大抵此等项目,皆出于唐宋之间,固非当代所定之称呼也。弩之服从较弓箭为巨,及火器兴,弓弩之位置遂一落千丈,乃至本日,不但习此者少,并其称呼及情势而忘之矣。惟北方多山林,毒蛇猛兽时出为民害,山居者犹多设窝弓以侵占。猎户以猎兽为生,火烧以外,亦借窝弓以设伏,一旦火烧见效,亦有以弩杀兽者。
神臂弓的对准体例和前代的弩有所分歧。更早的弩,箭比较长,就位后箭头伸出弩臂,弩手按照目标的间隔,以及本身的经历,在望山上挑选恰当高度的位置,和簇尖、目标成三点一线。神臂弓的弩箭很短,仅数寸长,按6~8寸计算,就是19~25cm,不成能伸出弩臂,是以必定用箭槽前端口代替簇尖对准。这必定是一个进步,因为同一种箭的长度也会有藐小的不同。如许,最大仰角就由望山高度和望山到弩臂前端的间隔肯定。
史记中“李广传记”中就有李广持大黄弩射敌将的记录。据后代的考据预算,它的射程能达到四百米摆布。2、诸葛连弩:三国时诸葛亮制作了一种连弩,称作元戎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火力很强,但是体积、重量偏大,单兵没法利用,首要用来戍守城池和营塞;并且与当时的强弩比拟这类连弩射程较短,杀伤力较低作战时普通与蹶张弩共同利用。
因为初仰角只要10度,是以能够对题目停止简化。在飞翔的前半段重力有藐小的减速感化,而在后半段有藐小的加快感化,从阐发射程的角度,二者感化都很小,大小附近,方向相反,相互抵消,是以能够忽视。如许,题目就大大简化了。
从储能的角度看,4.6石/0.40米做功间隔,和700N/0.58米做功间隔比拟,做功几近大了2倍,但因为弓的储能密度差异很大,二者的质量应大抵相称;弩弦更粗,但长弓的弦很长,拉满后张角较大,弦需求有所加强,是以,二者质量不同也不是特别大。综合评价,因为箭重很多,长弓的能量转换效力高一些,但神臂弓的设想,技术含量还是高很多。用轻而细的箭,弩的能量转换效力低一些,但箭的飞翔效力高,动能丧失慢,轨迹也更稳定,击中目标后固然创口较小,但考虑洞穿目标,杀伤力还是很大。这是综合考虑了各种身分的杰出设想。
(绍熙)二年,枢密院言:“殿、步司诸军弓箭手,带甲六十步射,一石二斗力,箭十二,六箭中垛为本等。弩手,带甲百步射,四石力,箭十二,五箭中垛为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