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大夫有所求[第2页/共2页]
“下走在担忧封大夫。”
提及大唐天子的鄙吝之语,秦晋呵呵笑了两声,此时有一两句无伤风雅的打趣,也恰好能够减缓一下严峻的情感和蔼氛。但他视野一转却见一向面色凝重的郑显礼更加显出了几分忧愁。
郑显礼先是一愣,继而又摆了摆手,“一时走神!”
此时就连契苾贺都看得出来,这位来自安西的百战之将,还另有苦衷。
郑显礼和契苾贺见秦晋捧着一封信愣了好半天便忍不住扣问:“长史君何故发楞?信中都说了些甚?”
三小我密议了半天今后也没个成果,郑显礼与契苾贺都有军务在身,到了巡查防地的时候,便一一起身辞职。秦晋一小我坐在烧的正旺的铜炉前思虑着,久久以后终究一拍大腿。
信是从黄河北面送来的,封皮上没有署名,李信扯开了封皮将期内一张纸笺抽了出来,只见上面的笔迹龙飞凤舞。秦晋认得这笔迹,除了白衣效力军前的封常清,还能有谁?
不但契苾贺转而懊丧,就连秦晋也蓦地认识到,崤山大火后败胡兵,擒崔乾佑,这些都为烧太原仓供应了背面的例证,不管本身再如何替高仙芝分辩,都在铁普通的实际面前显得非常惨白。
……
到此,秦晋不由莫名的有些冲动,一目十行的大抵扫了下去,他眉头却又不自禁的皱了起来。
跟在首胡人身后的一名将军立时神采通红,但仿佛又不得不强作笑意的答道:“恰是。此城曾是两汉函谷故关,别看现在破败如此,倒是个极具形胜险要的关隘之地。”
不过起码有一点,秦晋还算放心,天子的夺命敕书现在必定没能到高仙芝军中,边令诚此时就算没被烧死在岘山,此时的处境也必定不会好过,丧失旌节,不能颁行敕书,几样渎职失责,罪名可都不轻。
内里忽有军卒高呼,“长史君,有信到。”
信中的内容大抵有两点:一是高仙芝已经从风陵关南渡黄河,到潼关去了。二是封常清在河东碰到了费事,他本是往河北道去援助起事的颜杲卿等一干郡守。厥后不知是何起因,又几次窜改了行军线路,改经潞州府由太原府出井陉进入河北,为从太行山南麓的天井关进犯都畿道位于黄河以北的济源与怀州。
“来人,去把明威将军杜乾运带来。”
“郑兄弟另有其贰苦衷?”
“有甚难事,就说出来,大伙群策群力,总好过一小我憋在肚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