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判断[第1页/共3页]
“我以为,萧詧是被魏国给耍了,当他拿下湓城后,已经不成能再和萧纶联手,叔侄二人一西一东,隔着千里之远,只能各自为战。”
“毕竟,他也是梁国宗室,是昭明太子之子,只要封官许愿,必然能招降纳叛,并勾引包含南川豪强在内的江州各地大户带兵来投。”
萧詧的企图是甚么?
“把湓城、寻阳拿下,把南昌和鄱阳拿下,互为犄角,那么长江中游大门完整关上,官军就底子没法声援司州和湘州。”
就算萧詧攻入台城、夺位胜利又如何?各地牧守那里会臣服。
当然是突袭建康,不然为何俄然从襄阳跑出来,沿着汉水入长江,连下夏口、湓城?
“若萧詧还在江州硬撑,萧纶挡住湘州官军,那么魏国接下来可取司、湘二州,大不了,把长江以南的郢州、江州留给这叔侄二人做窝,当个看门狗。”
“我想,魏国必定是打着出兵帮忙萧詧夺位的幌子,实际上是要搅乱梁国海内局势,让内哄旷日耐久,如许,魏国才好趁火打劫,兼并更多的地盘。”
“但是魏国出兵助萧詧夺位,能得甚么好处?春秋时,秦国的秦穆公,先助半子、晋公子夷吾返国争位,成果夷吾上位后食言,和秦国翻脸。”
梁森的阐发很有事理,和李笠所见分歧,但李笠的判定也只是判定罢了。
“那么,萧詧想要在一到两个月时候内,完成襄阳起兵到攻入台城这一过程,根基上是不成能的。”
他不由得看了一眼李笠,竟然有些等候:建康稳定,我们如何能有机遇?
“秦穆公又助晋公子重耳返国争位,重耳上位后,还是和秦国翻脸,为甚么?身为国君,就不会再受人摆布,凡是另有才气,就不会割地乞降。”
“莫非魏国不怕萧詧夺位胜利后食言么?不怕本身辛辛苦苦一场,没捞到甚么好处?”
“萧纶被迫在长江峡口和武陵王萧纪对峙,没法东进和侄子汇合;萧詧被迫在江州寻阳、湓城一带,和朝廷雄师对峙,没法西进和叔叔汇合。”
“他拿下夏口以后,实在最稳妥的体例是分兵西进,和萧纶一起合击湘州的官军,东进突袭建康,真的很难胜利。”
他一向在尽力学习,看史乘,看古来名将的战绩,争夺做个用脑筋而不是只会靠蛮力兵戈的‘良将’,以是脑筋越来越矫捷。
不过,万一判定失误,岳阳王率军往下流建康扑去...
“而魏国呢?能够稳稳拿下益、梁,届时萧纶、萧詧叔侄撑不住了,魏国起码还能拿下襄阳乃至江陵,稳赚不赔。”
“侯景做到了短时候内攻入建康,但围攻台城数月而不下,现在萧詧就算突入建康,又能把台城如何?”
对方这么做,总不能是来彭蠡湖垂钓。
“五十年前,先帝从雍州刺史任上起兵,就是逆流而下,从汉水入江,连克夏口、寻阳,然后攻入建康。”
“对方内哄得越久,我能侵犯的产业就会更多。”
“对于萧詧及其亲信而言,既然反击了,就必须尽快攻入建康、攻入台城,俘虏天子、节制中枢,这才是反击的最粗心义。”
“以是,若要稳稳吃下司州、湘州,更大胆的做法,应当是...”李笠指着彭蠡湖北面入江口,以及湓城、寻阳一带。
这个比方很形象,梁森也反应过来了:“莫非...莫非助战魏军将领所想,和萧詧所想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