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时事[第2页/共3页]
李笠家不在城里,在彭蠡湖东畔一个渔村,因为村边有红色大石,得名白石村,村中多为靠水吃水的渔民。
自故鄱阳王当时起,两代鄱阳王根基都没在鄱阳住过量久。
前不久李笠才大病初愈,逃过一劫,此次闹出‘鱼腹藏书’,也是让人担忧不已。
比方鄱阳王府。
“宗室后辈在建康都横行无忌,你想想,这些人及摆布侍从在别处,能收敛么?”
以是,两人现在是在刘德才的宿舍扳谈,而李笠的谈天程度比起昔日俄然‘暴涨’。
刘德才夸大:“你是不晓得,在都城,宗室多有凶顽之辈,乃至其侍从、奴婢也非常放肆,建康城里的官府都不好管,以是那些王府仆人,难服侍得很...”
毕竟,这是她活着上独一的儿子。
以是和别人比拟,李笠算是肚子里有“墨水”。
刘德才点点头:“你也要多重视些,你固然只要十三岁,却也要挑大梁,莫要再出事,不然你娘如何办,你嫂子和侄儿,如何办?”
前几日李笠捕鱼时落水着凉、高烧不退,吴氏心急如焚,却请不得假,只能央着书佐刘德才帮手看顾一二。
刘德才不诘问‘鱼腹藏书’的事情,只是体贴李笠,说着说着又念叨起来:
“嗯,娘放心,孩子会保重的。”
昨日,吴氏正在县廨帮厨,俄然听人说,说儿子涉嫌造反,仿佛已经被官府活活打死,当时就吓蒙了。
那一世他闯社会,跑过停业、做过营销、倾销,练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大话的本领,应酬起来游刃不足。
李笠点点头:“阿叔放心,小侄从郡廨出来后,就去县廨找娘亲报安然了。”
然后再次看向李笠:“李三郎,如本年底将至,你家借的债,本、息要一并还了,你娘年纪大了能够记不住事,那好,你算是半个当家的,现在听清楚...”
同理,李笠带着礼品登门伸谢,虽没明说谢的是“花了钱讨情”,但刘德才心知肚明,一样不说破,就和李笠聊起天。
但李笠是个未成年小吏,不成能也不该该问出甚么“当今各国情势如何”之类的事,他要问的,当然是本郡时势。
李笠出了侧门,劈面撞见数人沿着街道往这边走来。
鄱阳是鄱阳郡的郡治,也是鄱阳县的县治,吴氏和儿子李笠同城,却因吏役在身,不能常见面。
现在见儿子熬过来了,还是放心不下,老是有说不完的话。
抢先一人穿着光鲜,肥头大耳,一脸驯良,见着李笠,笑容满面:“哟呵,李三郎,本日这么巧!”
下午,郡廨公舍,李笠正与世叔刘德才谈天,他买了一坛酒,另有些许小食,拎着来给刘德才伸谢,谢的是刘德才帮他向吴吏曹讨情。
但吕掌柜却把手一摆:“算了,客气话未几说,我本日是来找你娘,说些要紧事情,不过既然你在,那恰好...”
这年初多有宗室横行无忌,其下恶奴狗仗人势,如此动静很首要,李笠不敢不记在内心。
刘德才是郡廨门下书佐,下级在郡廨值守,他当然也得在公廨守着,住在公廨,等闲不得回家。
见刘德才兴趣高,他说:“旧事不好提,一提,娘就难受....小侄家中,还得靠阿叔多照顾。”
两人聊了一会,李笠不动声色将话题转到别处,探听起时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