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佳人报国[第2页/共3页]
“抚台,我直说吧,这一仗,官军可cāo必胜。”
扈晴晴微微一笑,说道:“这位军爷,感谢你啦。”大风雅方地跟在图林身后,仿若扶风摆柳,扭啊扭的,扭进后堂去了。
“这第五胜么……嘿嘿,提及来是下官的一点谨慎思,只幸亏这里讲讲。”关卓凡笑笑,说了句从利宾那边学来的姑苏话:“如果传了出去,那真是‘若要盘驳,xing命交脱’。”
“英美法三国,固然暗助官军,也肯协防上海县城,但面子上,还是保持第三方的中立。”关卓凡开端谈洋人的事了,“但是现在的局面,已经‘废弛到了如许的境地’,拿这个来恐吓他们,一定他们还能持续保持这个‘中立’?必然不能,他们比我们还要急!我也不要他们的洋兵来出队,只要用一用他们的炮船。”
“另有第五胜呢?”薛焕听得心花怒放,见关卓凡俄然开口不语,便出声催问了。
“县里的饮食,一贯是粗鄙粗陋,衙里的书办老爷,公差老爷,如果吃不好,哪有力量来替关老爷跑腿?关老爷批示全军,吃都吃不好,哪有力量想事情?小女子别无所长,只会做几样小菜,是以特地上门,要拿这一门技术,来出一份力。”扈晴晴一口气说了下来,“叨教关老爷,这算不算是报国?”
“这个……是敲了鸣冤鼓的……”衙役嚅嗫着说。
;
这话看得很透。承平军的北路,是夹在长江与上海之间,而东路则是夹在黄浦江与大海之间,一旦被卡住退路,就变成无路可走。这是谭绍光托大的处所,但也是因为近年来承平军在东南所向披靡,垂垂地不把官军放在眼里的原因。
“长毛兵多,官军兵少,你何故有如许的掌控?”薛焕欣喜地问道。
“但说无妨。”薛焕拿眼睛在大堂上睃了一圈,“总不成这屋子里,另有谁敢泄漏奥妙的。”
关卓凡说谭绍光昧于局势,一点也不错。他最担忧的,是谭绍光稳扎稳打,立营于松江城下不撤,以隧道轰破城墙,那轩军便必然安身不住。现在承平军在松江分兵,两线齐进,合围了上海,看似兵势雄浑,实在毫无用处――上海的供应,并不依靠于四周各县!从松江到吴淞口,这一条浦江上的黄金水道,通畅无阻,不管调兵调饷,还是枪炮粮秣,都是叱咤立办,如此围城,与不围何异?
报国?关卓凡被她弄得愣住了,看了看她脚边的箱子,心说莫不是装了银子来,又要捐输军饷?如果是如许,固然不便再收她的钱,可这一份情意,实在可感,那本身倒是错怪她了。如许一想,寒霜一样的脸sè才和缓下来,决定先问问清楚。
这些人,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这几ri又是军务最重的时候,关卓凡一狠心,干脆宣布封衙七天,非军务不办,落个眼不见心不烦。
薛焕的巡抚衙门,是设在长江以北的南通。关卓凡心说,这个老滑头,躲在烽火不及的南通,还说甚么“调和统统”?不过走了也好,免得在上海碍手碍脚。
*
“总不离浦江的海口,”关卓凡安静地说,“不是高桥,就是吴淞。”
“我要报国,他们不准我出去,这不是天大的委曲?”扈晴晴理直气壮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