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暗流(二)[第3页/共4页]
嘉靖可不是普通的天子,一旦被他盯上,身故族灭尽非说着玩的,对厂卫的把握力度,恐怕仅次于太祖、太宗两位天子,现在内有黄锦,外有陆炳,厂卫真的成为了天子鹰犬。此次杨继盛上书弹劾,真正触怒嘉靖的实在是他上书里的:召二王而问之,引发了嘉靖的猜忌。
唐顺之说道:“还请小阁老高抬贵手,放仲芳一条活路。”
严世蕃不但能精确揣摩嘉靖的情意,更是搞斗争的一把妙手,严世蕃通过对嘉靖内心的揣摩,来打击政敌,比之乃父还要更胜一筹,徐阶与其说是顾忌垂老迈矣的严嵩,倒不如说是顾忌这个聪明绝顶的独眼龙。而严世蕃也早就对徐阶必欲除之而后快。
严嵩走出去,严世蕃从速下去扶着严嵩,严嵩欢畅的说道:“应德(唐顺之字)但是稀客,甚么时候来的?”
严世蕃见唐顺之走了后,才对严嵩说道:“一个兵部郎中,觉得本身是小我物了?徐华亭都不敢出头,他还敢做仗马之鸣,真是找死!”
严世蕃当即出言讽刺道:“爹,唐大人但是特地前来让你放过杨继盛的。”
见唐顺之直接开门见山,严世蕃心中不喜,暗道这老儿好不晓事,来求我办事,如何也得先拿个千两白银意义一下吧,小阁老的们就这么好进吗?当下说道:“荆川公怕是找错人了,现在杨继盛的案子但是北镇抚司在办,那但是诏狱,没有陛下的旨意,谁敢插手?”
严嵩坐下后,说道:“应德的意义,我已经清楚了,如果杨继盛只是弹劾老夫,自无不成,但是他千万不该将此事与裕、景二王联络起来,现在陛下大怒,令锦衣卫穷究此事,缓急之间,恐怕难以寰转!”
鄢懋卿这个设法不成谓不毒,说白了就是用锦衣卫这把刀逼迫徐阶作出反应。固然现在徐阶不承认杨继盛是受他教唆的,但是满朝文武都以为杨继盛必定是受徐阶教唆的。如果徐阶面对杨继盛下狱都无动于衷的话,那对于徐阶的名誉来讲就是一个庞大的打击。
赵文华说道:“那依鄢大人之见,当如何措置?莫非就此放过杨继盛不成。”
赵文华拥戴道:“就是,徐党现在猖獗,连带着一帮御史言官也蠢蠢欲动了,如果不把杨继盛从重措置,恐怕他们今后更加猖獗。”
唐顺之说道:“小阁老,仲芳当然言辞狠恶,但是严阁老身居宰辅,襟怀岂是普通人能比的?严阁老若保全仲芳,天下谁不平气阁老的襟怀?若仲芳有所不测,岂不令严阁老申明受损,令无知之人,非议阁老。”
严世蕃不屑的说道:“几个倭寇罢了,严令州县卫所加以剿除,再不可就从九边抽调精锐,还对于不了几个倭寇吗?”自从嘉靖二年争贡之役以来,大明断绝与日本的朝贡,本地滋扰的倭寇逐年增加,已经成为东南大得了,严嵩作为首辅,不得不加以策划,故而必然要起复唐顺之,就是以备不时之虞。
严世蕃点点头,起成分开书房,到客堂去欢迎唐顺之,这位可算得上是大明宦海的一个惯例了。嘉靖八年(1529年),22岁的唐顺之因为在乡试中脱颖而出,便插手了三年一次的会试,荣登第一。内阁大学士杨一清非常赏识他,筹办登科唐顺之作为殿试第一。唐顺之决然回绝,杨一清所调派的使者来回五次都没有成果。杨一清气愤地对部属说,“老举人(指唐顺之的父亲唐宝)教出来的年青人就如许无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