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算来名利总如闲(二)[第2页/共2页]
桂萼上疏道:守仁事不师古,言不称师。欲创新觉得名,则非朱熹格物致知之论;知众论之不与,则着朱熹暮年定论之书。号令门徒,相互唱和。才美者乐其肆意,或流于清谈;庸鄙者借其虚声,遂勇于猖獗。传习转讹,悖谬日甚。
严嵩来到欧阳德府上,五十八岁的欧阳德正躺在病榻上,气味奄奄,七十四岁的严嵩来到他府上看望,对于欧阳德,严嵩一贯是尊敬的。
诽谤先圣朱熹,否定儒家学派,这在当时但是一个大罪恶,王守仁的“心学”被视为异端邪说。这也是王守仁在江西平叛后屡遭打压的启事,正德时有杨廷和,嘉靖时又有桂萼,都是当朝权臣。
严嵩从速说道:“崇一你说。”
没有丹书铁券,这个世袭也就成了一句废话。杨廷和为甚么要这么做?主如果因为他和王琼反面。大学士杨廷和与兵部尚书王琼反面。王琼是谁?王琼是王守仁的伯乐,二人干系匪浅。当初“宁王之乱”时,王琼就说王守仁在江西,平叛是朝夕之间的事情,厥后公然言中。
欧阳德学问高深,始终能够守住初心,守住底线,对于不公道之事与所对峙之事能够做到直言进谏,不平从于上位者之喜怒。 与僚友相处群而不党,从未弹劾一人。
欧阳德比严嵩小十六岁,嘉靖二年欧阳德才中进士。而后一起升迁,直至礼部尚书德高位。
本来正德十六年,因为王守仁讨平宁王朱宸濠之乱,封王守仁新建伯,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注释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兼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岁支禄米一千石,给三代诰券,子孙世袭。
欧阳德抓着严嵩的手说道:“介溪公,下官另有一事相求。”
不幸阳明公为大明立下汗马功绩,却落得这般了局,令欧阳德等人扼腕感喟,也是王门弟子们这么多年一向寻求的事情。
第二天,嘉靖在无逸殿召见严嵩,嘉靖开门见山的说道:“欧阳南野的病情如何样了?”
但是比及武宗驾崩,杨廷和却颠覆了武宗的诏命,杨廷和重新录功:论功封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世袭,岁禄一千石。然不予铁券,岁禄亦不给。
嘉靖说道:“惟中替我看看欧阳南野吧!”
严嵩说道:“恐怕欧阳南野命在朝夕了。”
严嵩晓得欧阳德所求何事,王守仁的季子王正亿,生于嘉靖五年,王守仁于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庾县青龙港舟中,王正亿幼年丧父,端赖欧阳德这个门徒扶养照顾,为此欧阳德乃至放弃在京师仕进的机遇,要求调到南京,好就近照顾王正亿。
嘉靖和黄锦在太液池边待了一会,嘉靖便回到无逸殿持续措置政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