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古刹白雪香[第3页/共4页]
朱允炆含笑问道:“女人是本地人吗?常来琅琊寺?”莲花摇点头:“小女子姓李,路过滁州,在这里等一个亲眷,大抵两三天就要走”。
朱允炆叹口气道“不错,三藏十二部经,到底只是一个‘行’字。天下的名刹古寺,不过是个情势,见到烧香拜佛的,应当劝归才是”。
莲花一怔,点了点头:“会去京师”。
滁州本地的广威将军谢贵,亲身带了驻军跟从保护在后。
琅琊寺不大,几进小小的院落背依山林,筑在琅琊山的南峰半山腰上。黄墙黑瓦,映着一片白雪青松,云烟氤氲,袅袅没入蓝天当中。
朱允炆见她甚是聪明,本身说甚么一提就知己意,不由大生知己之感:“恰是,以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都说的是本身修行的法门。本来是要从本身做起。”
朱允炆生在深宫长在深宫,二十几年没和内里的人打过交道。似这般相逢,真是平生第一回,笨到巴巴地脱个扳指相约也没问出甚么。恰好此少女斑斓端方又蕙质兰心,皇太孙掉书包也能谈得如此投机。朱允炆一起倒置考虑,时而感喟时而浅笑,一见钟情竟然不能自已。
朱允炆一怔,不由大笑,边笑边说:“方丈来了,我们就和方丈说,悟了悟了!”
朱允炆有些绝望:“鄙人姓朱,也是偶尔至此。”看着莲花,心中甚是不舍,又问道:“女人是去那里?会去京师吗?”
张元亨悄悄的走过来,问道:“殿下,要不要去查下这个女子的来源?”
这是一个倚山的院落,西面就是上南峰的台阶,有几块极大的山石垒在火线,错落有致。山上石上积雪未融,到处白茫茫一片。院里有两株老梅,雪地里正开的热烈,香气沁人而舞,老远地飘零过来。两株梅花一株鲜红,一株倒是蜡黄,盛开的花瓣和待放的骨朵交相印衬,在北风中格外动听。
自观音殿中出来,朱允炆叮咛张元亨和侍卫去供奉些香火钱,本身信步踱往大雄宝殿的侧面天井。
朱允炆望着两株梅花,不由吟道:“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深深地吸了两口清爽的氛围。梅花的花香夹在白雪的冷香中,芬芳芳香又清冷恼人,朱允炆不由得一时沉浸。
谢贵解释道:“寺院的称呼乃是唐时滁州刺史李幼卿所命,因寺院在琅琊山上,普通就简称‘琅琊寺’”。朱允炆点点头,叮咛谢贵等在庙门,本身带着侍卫进了刹内。
途中颠末酒徒亭,深秀湖等诸多景点,朱允炆不暇细看,沿着山道一起逶迤而前,不久来到了琅琊寺。琅琊寺是建于唐大积年的古刹,此时已有六百多年汗青,朱允炆抬头望去,庙门上的匾额写得是“开元禅寺”。
朱允炆定了定神:“不得胡来!让她去吧。”她既说了再待缘起,本身如何能做俗事?悄悄鹄立,一动不动地远了望着,盼着莲花能回顾一眼,却见那少女脚步不断,竟没有再转头。
很久,二人止住了笑,看着对方都是内心一阵奇特,有多久没有这么笑过了?为甚么见到他这么熟谙,这么笑得自但是然?莲花见朱允炆目光专注,不由又红了脸,侧过了身材。
夏季香客少,寺院里甚是冷僻。朱允炆顺次拜过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观音殿,在观音殿中看到唐朝名画家吴道子所绘的《观安闲菩萨》石雕像,想起这幅画像被誉为“端倪津津,向人欲语”,不由细心多看了几眼,公然栩栩如生,不亏是大师的衡世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