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九王朝阙1[第3页/共5页]
诸王当中,朱允炆最忌晋王、燕王和宁王,三王镇守北方,手握大明朝一半的精兵强将。而在三王当中,燕王威武绝伦,更是朱允炆的眼中钉、心头刺,故而听了儒生们的教唆,朱允炆心生忧愁,又和乐之扬冷淡起来。
又过很久,乐之扬收功起家,凝神内照,只觉神满气足,阴柔、阳刚两股真气有如两股泉水,随贰情意,分合自如。
这么忘我苦练,不知不觉,天已大亮,阳光照入天井,乐之扬定眼一瞧,地上密密麻麻尽是飞蛾蚊虫,均被松针刺穿,十足僵伏在地。
不久小羽士返来,随行另有一个寺人,手持一封手谕,乐之扬展开一看,恰是朱允炆所写,令其明日一早,前去东宫陪侍。
“是啊。”道清眉开眼笑,“前两天太孙派人请你入宫,老神仙说你有事出行,把那公公挡了归去。好师弟,你现在返来,还是早早前去东宫,太孙但是将来的皇上,千万怠慢不得啊。”
“何足为奇。”黄子澄嘲笑道,“马圈里就不能养驴么?”乐之扬笑道:“驴是能养的。但是客人说了,他关在马圈里的明显是一匹马,一夜之间,如何就变成驴了?”卓敬接口笑道:“必是店东人偷梁换柱,用驴换了马。”
“猖獗。”黄子澄面露不快,“见了太孙,如何不可大礼?”乐之扬笑道:“黄大人是俗家人,行的是俗家之礼,小道方外之人,行的天然是方外之礼。”
朱允炆瞥见乐之扬,站起家来,鼓掌笑道:“道灵仙长来了。”乐之扬上前一步,合十施礼。
庭中草木富强、蚊虫甚多,乐之扬耳力精进,听其声,知其形,纵在暗夜当中,也能听出飞虫的方位。他取了一枚松针,射向一只飞蛾,谁知用力过猛,松针落空,与蛾子掠身而过。
这一日,朱允炆派人传召。乐之扬进了东宫,未到书房,忽听一阵琴声,弹的是一支《月儿高》。乐之扬凝神谛听,但觉指法尚可,意境倒是平平,若与朱微比拟,远不及小公主一个零头。
世人一听,哈哈大笑,黄子澄用心问道:“此事非常风趣,但不知跟道灵仙长有何干系?”卓敬笑道:“‘道是’不就是‘羽士’么?”世人又是一阵大笑。
走了百十步,俄然闻声笑声,寺人指引之下,乐之扬进入一间书房,但见朱允炆坐在上首,正和三人谈笑。此中一个是黄子澄,另有两个文官,一个年过五旬,国字脸膛,须髯丰茂,另一个四十出头,面如冠玉,风采美妙。
两股真气一冷一热,一柔一刚,穿过会阴,直抵脚心。在涌泉穴回旋时许,直到冷者变热、热者变冷,才又双双流回,在“命门穴”汇合,顺着背脊直冲后颈。过了“玉枕穴”,忽又一分为二,热气冲上头顶,寒气顺着舌尖流入咽喉,那感受就像是三伏天喝下一杯冰雪水,畅快之极,难以言喻。
殿中一时寂然,卓敬神采乌青,嘲笑道:“照仙长的说法,我户部官儿都是驴么?”乐之扬笑道:“不敢,这话又不是小道说的,而是那一名店东人说的。”
自从出了“周流八极阵”,乐之扬脱胎换骨,内息绵长,驰驱已久,真气不弱反强。他体内气机鼓荡,禁不住收回一声长啸,啸声冲天而起,远近数里都能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