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闹元宵县令出新招 猜灯谜学童获大奖[第6页/共7页]
这是用三国人物撰写的灯谜,并不难猜,小松龄打眼就看出来了:“灯笼。”
“这……”蒲盘将信将疑,又何如不了如狼似虎的衙役,只好作罢,眼睁睁地瞅着衙役押着儿子进了县衙。
“甚么?大人在演戏?”蒲盘一脸苍茫:“县令大人是朝廷命官,如何能拿百姓高兴?”
他的话音刚落,茶社的两扇黑漆大门便呼隆一声翻开,世人正要进,却被老板迎头拦住:“大师稍候,我有话问这位公子,我这其香斎茶社家喻户晓,不识字的人看到花灯上的四句诗,也晓得此中暗寓‘其香斎茶’四字,以是只说出茶社名不敷为奇,必须把解出这四个字的来龙去脉说清楚。”
蒲松龄翻开文具盒,取出文房四宝别离给了李希梅、张笃庆、赵晋石、王鹿瞻。剩下个空盒子。因发明小淑卿用似有不平之意,安抚她:“好弟弟,再得了夸奖全给你。”
“留言簿在那里?呈上来!”
“好词。”那位唱词的少年鼓掌喝彩:“叨教二位贵姓大名?何方人士?”
那少年道:“鄙人张笃庆,大昆仑人,刚才见灯街繁华热烈,一时打动,背诵了辛稼轩的《青玉宴》,没想到二位不加思考、信口拈来,各自依原韵和了一阙,景象融会,脍炙人丁!才情如此敏捷,实在令人佩服!常听传闻,传说满井书院中有一年一女两位才童,必然是二位了。”
老先生说:“小同窗,老朽若能解得开,还在这冰天雪地里挨冻吗?又冷又渴都等急啦,你快帮帮手吧!”
“以是说月尾无月,期字无月,便是‘其’字。”
“他砍的是个萝卜人啊!”
小二在幕后承诺一声,端来盘热气腾腾的蒸包,把一双筷子给了蒲松龄,另一双朝小淑卿一伸,又缩归去,口中念念有词:“一个包,三个楞,上尖下钝。一盘十个,两人共享,恐有不敷。”
小淑卿道:“第一句取‘青’、‘言’构成‘请’字。”
“你若考不中呢?”
手扶箭垛,俯瞰西关,一派欢娱气象:门外广场上锣鼓喧天、雄狮对舞,大桥上一柱烟花腾空而起,伴跟着一声声巨响,在夜空中绽放朵朵五彩缤纷的巨型菊花,阵阵流烟花雨倒映在波光粼粼的孝妇河上,仿佛无数株晶莹剔透的巨型珊瑚树在水中时隐时现,美好极了!。
三人来到县衙灯棚前,父亲和周叔叔已经不在。大哥奉告他们:“爹在这里等你们不来,冻得咳嗽不止,就和周叔去高表叔家了。”
小淑卿对道:“一双筷,八个楞,上方下园,一手拿起,五指并用,游刃不足。”
蒲松龄说:“鄙人蒲松龄,这位是同窗陈淑卿,城东蒲家庄人,叨教公子高姓大名?”
陈淑卿悄悄嘲笑道:“你要做个甚么大人物?配我保镳!”
城门外,冰天雪地、北风凛冽、侵肌砭骨,三个孩子方才跑了一身热汗,站在那边被北风一吹,冰冷砭骨,瑟瑟颤抖!而守门的兵士却非要等他们的大人来了,放行。
“对!持续往下解”
“那我只好当个文学家,写部奇特小说让贤妹读好了。”
陈淑卿安尉寄父:“让他们把龄哥哥带进县衙领赏吧!”
“县尊大人,你不能如许对待一个孩子!他小不懂事。。。。。。”蒲盘拉住李振藻的衣袖苦苦要求,喝命儿子们:“快给老爷叩首,求老爷放太小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