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贤良师一诺抛富贵 义壮士千里送粮船[第2页/共4页]
郑飞叉道:“我也是被蒲老先生精力所感化,才铤而走险的。总之,我们大师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扶危救贫、办学兴教、造福百姓、造福子孙后代。我郑飞叉现在还是孤身一人,将来成了家有了后代,必然送到蒲老先生的学馆来肄业,因为只要蒲老先生如许品德高贵的人办得书院里,才气教诲出德才兼备的好门生!”
施润章走后,蒲槃数者日头度日。约好的日期邻近,他每天都站在满井石台上朝通衢张望,直到站得腰酸腿痛、两眼恍惚不清,才绝望地叹口气,对身边的儿子说:“看来,施先生明天又来不到了!”
世人忙着卸车的时候,董夫人就筹办好酒菜,端上桌子。
蒲槃远远的喊:“小三子,快下来,别把叔叔的战袍弄脏了!”说罢,大步流星迎上前去,紧紧地握住施润章的双手道:“先生一起辛苦了,那位将军是谁?”
小松龄仓猝为他斟上:“郑叔叔,您也教我练武吧,人有了技艺,才气路见不平,拔刀互助,除暴安良,替天行道!”
“真的?”蒲槃大喜,回身就往回走:“你看清楚了?是运粮食的大车吗?”
他的话博得世人一阵热烈的掌声。
两人举杯,一饮而尽。
周信之说;“考中进士,御笔钦点,自上而下的知县,不必然受老百姓的欢迎。而施先生这个七品知县是在一年一度的乡饮宴会上,由处所保举,安徽巡抚具表上奏。经朝会会商并由皇上御笔钦点,吏部唆使,高低都信得过的七品知县!因为施先肇事前承诺回到蒲老兄这里来设馆,上书力辞了。他为甚么如许做?还不是蒲老兄仗义疏财、誉满乡里的品德打动了他。就如许,蒲老兄的事迹打动了施先生,也打动了我,因而我们为了一个目标,办学兴教、造福子孙后代走到一起来了。“
产生了如此截然分歧的人生转折,是因为比来获得了两面镜子,从这两面镜子里,我看到了本身卑鄙肮脏,自擅自利的影子,因而决计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郑将军立即从马背上跳下来,伸出双臂抄起小松龄,高高举过甚:“小朋友,你智退清兵,救施叔叔出险的故事我传闻啦,你真了不起!
“郑懦夫,多亏他一起护送,不然,不但大米早被溃兵抢光,我和周老板也葬身微山湖了!”又悄悄的奉告蒲槃:“您的老朋友周信之也来了,在背面马车上呢!”
郑懦夫道:“小人姓郑,家在微山湖上,自幼打魚为生,家穷上不起学,没个像样的名字。因善用飞叉取鱼,捕鱼人都叫我郑飞叉。因父被鱼霸殛毙,一怒之下杀了渔霸,被官府缉捕关入死牢。闯王义兵救我出来,在大将刘宗敏麾下做了将军。那日,在运河押运粮草时,见周先生粮船遭残兵掳掠,被我杀散劫匪,水中救起二位先生。心想:此去青州,路途悠远,船上的两位先生又手无寸铁,再赶上劫贼如何办?有道是救人救到底,送人送到家。一不做,二不休!豁上违背军纪,跟从粮船来了。明天得与老善人交个朋友,郑某平生之愿足矣!”说罢,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是的,江南是鱼米之乡,有些地区一年收两茬稻谷,有的乃至收三季,粮价当然比北方便宜了很多……,天要黑了,回家吧!”
郑飞叉大喜:“好!好!好!小朋友有这欲望很好,但有一点必须改正:天如有道,底子不消替他行;天若无道,也毫不能替他行,要把无道之天换掉!自行其道!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