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揭竿而起(五)[第3页/共4页]
“晋阳令……刘文静?”穆清仿佛恍忽听杜如晦提及过此人,却记不清议过他甚么,模糊只记得说他同李密一样不成多得。
穆清减轻了两分口气,一字一句道:“精华与二郎的私交,怎比得起城外那条条新鲜的性命。阿月,你且记下,这人间无任何私欲,能盖过人伦大义去。”
穆清内心细衡量了衡量,阿月资质聪慧,洞悉机灵,且多少存着争强之心,如许的人物,他日难定祸福。幸亏见她肯为刻苦罹难之人出头,心肠质地倒是好的,倒不若顺势多教诲些,使她今后不至走了傍门偏道。
穆清依言谨慎地转到崖石迭起处,两人在一棵掩蔽日头的大杏树下坐了,长孙娘子叹了一声道:“城外那众饥民,恰是阿翁下的令,不教放一个进城来。晋阳城内粮库充盈确不假,阿翁的意义,若开了先例,任是甚么人皆进了城,晋阳也便无粮了。更何况,这粮是军粮,倘要动用军粮,上头还压着一个晋阳令,一个虎贲郎将王威,却也不是那么轻易的。”
长孙氏低垂了眼眸,连连点头,心下焦心,面上尚算平和,“恨便只恨我是个软弱的,如果能有顾姊姊这般的才调,必是要帮他一帮的。”
长孙氏踌躇着点了点头,“七娘直说了,并无妨事。”
“他……”长孙氏的脸上公然又出现娇羞,极快地,又被忧愁代替,“头里他还因饥民的事同阿翁争论不下,想来他原主伸开仓的,后因杜先生来劝过一回,虽按捺下了,还是忿忿,一时却也无计可施。”
一时势已议定,四人又合一处闲话了一会子,便大家怀揣着各自的想头,登车回城。
“二郎,如何说?可也附和了李公主张?”穆清再问道。
正到了火候,穆清笑道:“夫人如此说岂不折煞我。此事原也不难办,现在李公既不教流民入城,那不入城便是。流民入不得城,我们出城却无碍,只自凑出了财资往市中购了米粮,每日于城郊支棚架釜,煮粥施放,一月为限,或可救民于水深炽热中,亦可解了二郎心忧,他对夫人亦不免要另眼相看。”
四人当着旖旎风景小酌了一番,骈句诗赋把玩了一阵,投壶之嬉也行了一回。既热络开了,当下不知怎的说到了大家家中那几房不甚循分的侍妾。四人里穆清与长孙氏因宅府中并无妾室,倒无从落话,只相携了逛至一边,说几句避开人方说得的话。
长孙氏点点头,“仿佛是这个名儿。”
长孙娘子心头一激,快速行她倾了身子,眼眸闪动,“我竟是个笨拙的,怎想不起来这体例,亏教顾姊姊提点。”过了半晌,她又顿身坐回原处,眸子重暗淡下去,“倘若阿翁不喜,非难于我……”
她竟是要效仿窦夫人,将挫骨削皮的痛苦深埋心底,仅以本身灼灼的爱意,炼成漂亮平和,以此博取丈夫的敬爱。敬是有了,有无爱却亦未可知。光阴一久,也许就如同窦夫人那般,不敢争抢不敢起妒意,无数的长夜中,靠着一遍各处细看暮年予她写下的只字片语,一笔一划地临摹,来安慰心底仍会不时出现的隐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