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诗史孤鸿:杜甫的跌宕人生[第2页/共2页]
王佑安款步随于厥后,神采安然,唇角噙着一抹温润笑意,稳步踏入茅舍。
小虎睁大眼睛,滴溜溜地转着,一会儿瞅瞅这个伯伯,一会儿又看看阿谁伯伯,满心满眼皆是猎奇。
杜甫与老友逸风、佑安围坐在一张陈旧的木桌旁,桌上摆放着一碟咸菜,几碗薄粥升腾起几缕热气,很快便消逝在冰冷的氛围中,好似这乱世中人们的但愿,转眼即逝。
酒过三巡,逸风的脸上出现一丝红晕,他微微叹了口气,突破了温馨的氛围:“杜兄,此次相聚,实乃人生幸事。只是归期已至,明日我等便要踏上归程了。”
王佑安目光望向远方,眼神中透着追思与思考,如有所思地接话:“忆往昔,吾等胸怀壮志,欲为国度建功立业,以报君恩,然世事无常,现在竟落得这般地步。犹记在长安时,吾等一同赋诗论道,共盼社稷昌隆,未曾想现在国势陵夷至此。我们当时还说要为百姓谋福祉,可现在……”
老婆杨氏肃立一旁,脸上挂着温婉含笑,悄悄地看着他们扳谈,偶尔也会轻声插上几句:“你们可贵相聚,可要好好聊聊,我去给你们再添些茶水。”
杜甫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那笑容里却藏着难以言说的苦涩,仿若黄连入口,苦不堪言。
狭小的茅舍顷刻间热烈起来,欢声笑语交叉回荡,似要突破这粗陋的屋舍。
李逸风重重地点头,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缓缓说道:“诚如杜兄所言,今江山破裂,吾等皆在乱世中流落,前程未卜。前几日吾路过一村落,往昔热烈不凡,今却十室九空,唯余老弱病残,其景之惨,不忍直视。那些孩子,眼神里尽是惊骇与无助,真叫民气疼。”
其性沉稳内敛,学问渊深似海,每至世人困于苍茫之境,皆能于沉吟间,信口道出独到高见,恰如拨云见日,为世人指引方向。
世人围坐于那张陈旧且摇摇摆晃的桌旁,桌上摆着几碟极其素朴的小菜,皆是园子里自种的野菜,经简朴烹制,升腾起朴素的气味,细品之下,却又异化着丝丝缕缕难以名状的苦涩。
“君观如当代道,烽火纷飞,百姓流浪失所,食不充饥,居无定所,深陷水火当中,吾虽故意救之,何如力有不逮,实感惭愧。”
但是,这热烈不过如轻浮的蝉翼,难以遣散杜甫心中那如墨般浓稠、悠长占有的阴霾。
锋利的北风吼怒着,如同一头头凶悍的猛兽,在郊野中横冲直撞,所到之处,万物瑟缩。
他长叹一声,那感喟声仿若穿越千年的悲音,在茅舍中久久回荡,眼神中尽是忧愁,眉头紧紧皱起,仿佛那是一道道解不开的愁绪,深深嵌入了他的灵魂。
“杜兄,暌违已久,迩来安好?”王佑安体贴相询,声若春日柔风,暖和且有力,悄悄叩响了杜甫的心扉。
——乱世茅舍聚,同怀百姓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