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诗史孤鸿:杜甫的跌宕人生[第2页/共2页]
现在,他的眼神果断而炽热,仿佛燃烧着一团火焰。
他用一支笔,誊写人间百态,成为中国诗坛一座不朽的丰碑,被后代尊称为“诗圣”,他的诗篇,也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珍宝,千古传播。
他暗自思忖,人间兴衰瓜代如此较着,这枯草寒鸦仿佛也在诉说着人间的无常,那是光阴无情的脚步,也是运气展转的感喟。
恰逢远房叔父来访,叔父是个儒雅的文人,听闻杜甫作诗,眼中闪过欣喜,当即决定出题考考他。
黄河岸边的泥土被风扬起,混着河水的湿气,满盈着一股淡淡的腥涩味儿,那是黄河特有的厚重而沧桑的气味,仿佛在诉说着千百年来的风雨变迁。
巩县的大街冷巷留下他思考的萍踪,私塾的书桌见证他学习的专注,山间的溪流、郊野的风景成为他灵感的源泉。
“今后你必定是大墨客!”
单独寻得一处清幽之地。
杜甫端坐于书案前,目光紧跟着先生,可眼神深处,模糊透着对远方的神驰。
终究,在一个阳光亮媚、轻风轻拂的日子,他决然决定随父亲游历周边州县,去看望书籍外的广漠天下,拥抱躲藏在山川湖海间的未知应战。
诗句清爽天然,虽带着孩童的纯真,却已初露才调锋芒。
——江山入墨梦为马
他双手紧握着那本边角微卷、尽是光阴陈迹与日夜研读印记的书卷,目光果断地望向远方起伏的山峦,喃喃自语:“书中虽有百般聪明,但人间万象又怎能被书籍全然包括?我定要切身去测量大地,聆听四方的声音,才不负这一腔热忱。”
杜甫才情敏捷,妙对频出,引得同窗们阵阵赞叹,大师眼中尽是崇拜。
同窗们围拢过来,传阅着他的诗作,赞叹声不断于耳。
面对叔父的磨练,杜甫身姿矗立,平静自如。
喜好泪湿尘凡请大师保藏:泪湿尘凡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杜甫听得出神,仿佛穿越时空,看到祖父在诗坛的光辉。
他身姿矗立,举手投足间弥漫着少年的兴旺活力,眉宇间豪气逼人,眼中燃烧着对天下的炽热猎奇与无尽巴望,一心想要突破樊篱,奔赴未知六合。
曾经尽是婴儿肥、稚气未脱的面庞,现在已被光阴砥砺得线条刚毅,完整褪去了青涩,尽显成熟慎重。
一股任务感在心底油但是生,他悄悄发誓,必然要传承杜家诗风,在诗坛闯出一片六合。
光阴仓促,如白驹过隙,又似指尖流沙,于悄无声气间悄悄流逝。
放开纸张,蘸饱笔墨,挥笔写下:“清泉绕石走,林鸟啭不休。”
家中喧闹温馨的天井,雕花窗棂透进的细碎日光洒落在泛黄书卷上,却再也困不住他那颗日趋彭湃的心。
深夜,昏黄的烛光下,总能看到他朗读典范、考虑诗句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