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诗史孤鸿:杜甫的跌宕人生[第1页/共2页]
李德全漫不经心肠接过名帖和诗作,嘴角刹时扯出一抹轻视的笑,鼻孔朝天,哼道:“就你,也敢来求见我家大人?你可知我家大人常日里来往者皆是何许人也?非富即贵,皆为朝堂肱骨、王谢望族以后,岂是你这等知名小辈能随便求见的?”
听到这话,杜甫内心“格登”一下,一阵尴尬涌上心头,但多年的抱负让他强撑着,保持着谦逊的姿势,诚心说道:“晚生自是明白大人身份高贵,来往皆非常人。然晚生对大人敬佩已久,此次前来,实是怀揣着对诗文的一腔热忱,和对大人的万分崇拜。这些诗作,皆是晚生多年来用心研讨、有感而发之作,此中字句,皆为肺腑之言,满含对家百姓生的思虑。只盼大人能赐与晚生一个机遇,哪怕只是稍稍过目,对晚生而言,也是莫大的恩赐。”
李德全在这权贵府中当了多年管家,常日里见惯了达官权贵,对这些来干谒的知名小辈,向来是嗤之以鼻。
他身着绸缎衣裳,眼神中充满了傲慢与不屑,一边用手随便地翻着,一边用脚尖轻点空中,收回“哒哒”的声响,高低打量着杜甫,仿佛在核阅一件微不敷道的物品。
这件衣服,虽因多次洗濯而略显发白,可他仍然仔细心细地将其清算得整整齐齐,每一道褶皱都被耐烦抚平,每一粒纽扣都扣得规端方矩。
怀着忐忑而又等候的表情,杜甫穿过熙熙攘攘、喧闹喧闹的街道。
他找来精彩的信封,将诗作谨慎翼翼地装出来,几次查抄,确保纸张平整无褶皱,笔迹清楚工致,毫无瑕疵。
但是,杜甫的糊口,却似深陷无尽泥塘,每一步皆艰巨万分,举步维艰。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大要的繁华,袒护不住背后的暗潮涌动。
管家的逐客令如一盆冷水,让杜甫心中的但愿之火摇摆了一下,但他仍心存幸运,仓猝说道:“还望您能通融通融,晚生为此次拜见,筹办很久,一起驰驱至此,满心期许能获得大人的教诲。大人在文坛的成就和声望,那是有目共睹,若能蒙大人指导一二,晚生在诗文之路上必然能豁然开畅,受益毕生。”
北风如刀刃般凛冽吼怒,肆意地刮过杜甫的脸颊,似要将他仅存的一丝暖和也一并夺走。
但是,窗外那哭泣的风声,却似在低声诉说着前路的盘曲,又仿若在嘲笑他的不自量力。
大唐以诗赋取士,本为天下文人铺就晋身之阶,何如权贵把控宦途,豪门后辈出头谈何轻易。
彼时,严峻与等候在贰心中交叉翻涌,他冷静给本身打气,心想此次说不定便是运气的转机。
——乱世长安下,寒儒的宦途挣扎
这些诗作,皆是贰心血的结晶,每一句都饱含着他对糊口的感悟、对国度的体贴以及对抱负的固执寻求。
门前的街道,相较别处更加宽广整齐,偶有穿着富丽的行人仓促而过,投来的目光中尽是冷酷与疏离。
望着这气度的府邸,杜甫心中出现一丝自大,但很快被对将来的神驰所代替,他暗自思忖,只要能见到大人,统统便另有但愿。
他从陈旧的衣柜里翻出本身独一的一件略微面子些的衣衫。
此时,一阵北风吹过,裹挟着些许灰尘,让他不由缩了缩脖子。
杜甫见状,赶紧恭敬地双手递上本身的名帖和诗作,微微躬身说道:“劳烦您通禀一声,晚生杜甫,久慕大人高名,如雷贯耳。素闻大人爱才惜才,广纳贤达,晚生虽才疏学浅,却对诗文一道极其痴迷,特携拙作前来,望大人拨冗品鉴,若能得大人半句提点,晚生将不堪感激,没齿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