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退敌[第1页/共4页]
汉末三国,实在倒也真有“空城计”,配角是江夏守将文聘文仲业,反角是江东之主孙十万。别的另有一场“空营计”,道理不异,配角是赵云赵子龙,反角是曹操曹孟德——就是颠末那一仗,才传下来“一身是胆”的成语。
所谓“瓮城”,就是在城门表里再加筑一道城墙,呈方形或者半圆形——普通是半圆形,与本来的城墙、城门连通起来,从上面看仿佛瓮口,故名瓮城。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备工事,不但攻方是以而必须打通两道城门,并且在两门之间,空间狭小,难以包容大众,也便利守方于城墙上射箭加以杀伤。
正在朝前急冲的马队想要在狭小之处勒停坐骑,继而转换方向,还真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幸亏都是身经百战、弓马纯熟的锐卒,混乱了一阵,绝大多数还是都撤出了城门洞。支屈六耳畔听得“吱哑”声响,貌似是绞盘转动,想要扯起吊桥……他仓猝奋力催促,纵马冲上了吊桥,“啪啪啪”马蹄声响,终究顺利地冲出了生天。
几员胡将一听,这话确切有理啊,也便不再胶葛,躬身而退。随即支屈六派人把陈剑唤至面前,对他说:“汝家坞堡,已被烧尽,而我亦临时没法霸占淮阴,为汝复仇。汝若情愿,可肯为我部曲,随之北上?”
裴先生是知兵之人,且跟我讲过“空城计”的故事,他也晓得我不是司马懿之流多疑之徒,为甚么还会出此下策呢?不对,他清楚是将计就计,预先设下了埋伏,特地引我进城去的!
抢先数骑这么一踌躇,速率便不由自主地放缓了下来,前面的胡骑撞将上来,行列多少有些混乱。就在这个时候,最早冲进瓮城的几匹战马俄然长声嘶鸣,随即侧身翻倒,把顿时骑士全都给掀落灰尘。
裴先生跟我说过啊,所谓名将,要使敌不能料其情意,故须勇而故示以怯,强而故示以弱。诸葛亮平生谨慎,不肯用险,以是用一回险就诓着了司马懿;裴先生夙来胆小,以是他设的战略,必定得跟诸葛亮反着来——诸葛的西城没埋伏,裴先生的淮阴则有埋伏!
只要把士气稳住,那么就不怕胡军再来攻城了。而不管支屈六过后会不会想明白这出“空城计”,胡军的士气都会相对地降落——想不明白,我靠城中有埋伏,敌军仍然势大,不宜往攻;想明白了,我家将主竟然会上这类当,貌似战役的前程不大妙啊……
不管是司马懿,还是孙权和曹操,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多疑多诈,以是才会上“空城”、“空营”这类当,倘若换个莽撞人,或者实诚人,大抵这手虚招就无用了。故此郭冲编出“空城计”之事来褒美诸葛亮,才会把反角设定成司马懿,成果被裴松之一眼就瞧出了马脚——若改成曹真或者张郃,估计就连浅显听众都没法取信啦。
以是干脆用险,命令城门不闭,把统统的弓矢全都抬到瓮城上去,士卒偃旗息鼓,卧倒不动。事前他又在瓮城城墙底部打过几个小口,本来是作为泄水之用,临时找来几条长索连贯,一等胡骑出去,便即扯起长索,绊倒了几匹马。就以此为信号,陆衍在城上把旗号一扬,当即乱箭齐发……
你还别说,支屈六真不傻,他率军冲出城外,连退三里,扎下营寨,有了充足的时候细一揣摩,终究瞧破了裴该的战略。当下不怒反笑:“裴先生公然大才!”如许才对嘛,这才是我熟谙的裴先生嘛,你瞧他胆量可有多大,战略可有多深啊,圈圈绕绕的,毕竟还是把我给骗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