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五世同堂[第2页/共3页]
“好,你小小年纪尤记得这一条家训,倒是聪明。”宋致远赞美地说。
宋致远浅浅地笑着,解释刚才的题意:“知止而有定,就是晓得停下来然后才稳定;定而后安好,便是稳定了然后才气沉着;静而后宁安,也就是说沉着了然后才气平心静气;安而后能虑,就是平心静气然后才气细心考虑;虑而后能得么,便是细心考虑过然后才气有所收成。这是警告你们,凡事莫慌,戒骄戒躁,修身为本,如此才气真正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以是昭康帝也很乐意看宋氏女不为宫妃皇子妃,无他,好处罢了。
也恰是是以,宋氏女根基是嫡出,自小教养也矜贵,更使得皇家虎视眈眈,可宋致远早已对皇上说宋氏女不入宫,有他和宋令杰周旋着,现在的昭康帝倒也乐于如此。
宋致远也晓得,这也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死无惧,他为宋家做的,早已做完了,要铺的路,也已成了康庄大道,余下的繁华,就交由后代子孙去加持和持续了,他们也一如他教诲中的出息。
宋令煜拿起他的手腕扶脉,一边道:“您是盼着我常住宫里?”
宋致远听到一阵脚步声来,扭头眯眼看畴昔,有人逆光而来,很快的,人就到了跟前。
宋致远没遗漏他眼中一闪而过的不舍,便伸手拍了拍他的手:“没甚么的,为父已老,也活够了。”
宋致远瞪眼:“!”
这一天后,宋令煜在家的时长多了,乃至伴在老父身边的时长更多,家里人都暗自心惊,脸上却不敢闪现半点,只要懵懂的孩子们,一如既往的跟着老祖宗在花圃,或读书,或听他讲畴昔的事。
他微微一怔,睁眼笑了,又看向小豆丁们,温声道:“孩子们,你们去寻你们曾祖吧,就说老祖宗的母亲来接我了。”
可饶是如此,昭康帝也偶尔会传老太师入宫说话,没有涓滴因为太师荣退而萧瑟,再有宋家堂曾祖宋令杰亦已拜相,长房大祖父也将入吏部,另有其他叔伯兄弟,各有所成,家中子息延绵,使得宋家现在门庭矜贵,已然勋贵世家中的佼佼者。
不过一如他所言,本身早已荣退,眼下的大庆,是年青人的天下,他操心不了喽。
百花齐放的后花圃,一个白发苍苍,脸容慈爱的老者笑看着跟前围着的一圈小萝卜丁,出了这么一道题。
这是他们宋家的老祖宗,本年已有八十八的高龄了,刚过了寿辰,他七十五岁时荣退,正式结束他历经三朝将近一甲子的政治生涯,却又被昭康帝荣封了一个太师,闲时是在家中养尊处优,问道修身。
紧接着,他瞥见四曾祖跪了下来,额头枕在老祖宗的膝盖上,四周的人也唰唰跪下。
昭康二十六年蒲月初夏,宋老太师于太师府中仙逝,享年八十八岁,昭康帝尊念其为三朝重臣,为大庆鞠躬尽瘁,劳苦功高,乃为奸佞肱股之臣,特追封为文远公,配享太庙,伴随先皇。
“《大学》有云:知止而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你们能够了解,这几句话是甚么意义?”
一个小胖墩一样的孩子站起来,道:“不懂装懂不是我们宋家的气势,我们不干。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是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