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崇祯换总督[第2页/共3页]
暮年就因为党争失利被一脚提出了朝堂,过了好几年才被重新启用,被启用后又持续和魏忠贤等人干架,又是被压的死死的。
南京,那不过是陪都,里头的尚书或侍郎,要么是养老的,要么是争斗失利被人一脚踢过来的。
就算不考虑这些,你好歹要考虑干掉了王家祯以后,该让谁接任南京总督吧。
这么折腾下去,江南怕是要垮台,明王朝恐怕也要垮台。
更关头的是,你光夺职人,但是又不及时的推出来一个有充足资格以及才气的人去代替。
更前任的陈必谦,固然是言官出身,当河南巡抚以及总督东线各省军务的时候,看似没做出啥成绩,但实际上陈必谦已经算是在有限的前提里干的很不错了。
是以正式下旨让南京兵法尚书范景文总督南直隶、江西、河南、浙江等地军务。
真当声望高又会带兵,还能镇住下头一群巡抚,总兵的总督是明白菜,随便选啊……
再有孙传庭,此人更离谱,当陕西巡抚没几个月就逮住了高迎祥,现在当三边总督也没多久,就已经完整掌控了本地局势,其麾下新标军都奔着冲破万人范围去了。
提及来这个范景文,此人如何说呢,正儿八经的东林党,喜党争,善党争!
一向到崇祯继位,他才重新迎来了春季,嗯,就和大多东林党人一样升官就跟做火箭一样。
姓罗后,本身的好处得失又如何?
只是吧……很多人对范景文上位倒是有着担忧。
资格和才气以及经历都很合适。
比及丧期过了,京师的权力中枢已经没他甚么事了……这里头天然也少不了党争,只不过这一次他没赢,变成了失利者。
最后被一脚提到了南京,担负南京右都御史,厥后折腾了一番后变成南京兵部尚书,但是已经算是分开了权力中枢了。
二者连络起来,实在王家祯还是挺合适当个总督,兼顾雄师的,当初阁臣大佬们让他来当这个南京总督,就是综合考虑过他的任职经历和才气。
以是,就有了大臣推举此人接任南京总督,说范景文刚好就在金陵城,并且之前也当过巡抚,在通州也练过兵,有过带兵经历,在南京任职也有几年,熟谙南边环境如此。
同时陈必谦也是极力保持着汝州南部、汝宁府等多条战线不失。
如果这些处所的明军气力不咋地,楚军随便派点兵力杀过来就能攻城略地的话,楚军也不介怀多打下几个地盘啊。
明廷现在编练的新标军就是他最早折腾出来的,并且还提出来一系列完美的剿贼计谋,固然他的围堵计谋失利了,但是好歹人家正儿八经的制定过计谋。
又比如前总理五省军务杨嗣昌,此人玩计谋的,才气还不错,在明廷这么多知兵的督抚里,计谋打算才气应当算得上是首屈一指了。
但是总督、巡抚这类实际统帅雄师兵戈的初级处所文官换的如此频繁,但是会严峻侵害火线将士的军心士气,更会严峻影响到各项军事政策的持续性。
九江防地那是史可法本身搞出来的,和王家祯本人至心没啥太大的干系,史可法搞九江防地的时候,王家祯还在京师里玩小妾呢。
毕竟谁都晓得京师才是权力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