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糍糕[第2页/共4页]
她擦干手,找出装针线的小竹笸箩,挪到暖阁的罗汉床上,低头拈针,“奶奶,您先睡,我给您缝的荷包还差几针。”
夏季入夜得早,不到酉时天已经黑透。雪虐风饕,槅窗外时不时响起积雪压断枯枝的毕剥声。
编网巾是上辈子学会的,崔南轩刚退隐的时候在翰林院任职,官位不高,寒暄应酬却很多,光靠他那点俸禄底子不敷嚼用。厥后她想了个别例,和街坊家的大姐合股一起买铜丝、锡丝编网巾,做好的网巾送到铺子里寄卖,好歹能挣点买菜蔬米粮的钱。她的网巾编得好,花腔多,加上探花娘子的名头,京师里的人抢着买,不愁销路。
傅四老爷一挥手,不容回嘴,“事情就这么定了,赶明儿孙先生返来,我亲身和他说。”
“家里人待我们很好。”傅云英摇点头,走上前,挽袖给傅四老爷斟了杯热茶,“四叔,我娘闲不住,找点事做她内心安闲,您放心,编网巾是个轻省活计,累不着她。”
傅云英秀眉微挑,老太太既然反对傅三叔做木工,应当也不会承诺让媳妇织布卖钱,看来她得找傅四老爷帮手。
“哪家修了牌坊,今后别人就不敢把女儿嫁到他们家……”傅云英接过傅四老爷剥好的橘子,一瓣接一瓣吃完,断断续续说,“我在甘州见过牌坊。城里的李家修了牌坊以后,大师都抢着娶他们家的蜜斯。但是乡里的人家不肯和他们家的少爷攀亲,说甚么怕嫁畴昔刻苦,厥后李家只好娶外埠媳妇……他家办丧事的时候,我娘去帮着烧火,返来时说新娘子哭了好久,新娘子的亲戚也哭了。”
过了大半天后,韩氏才后知后觉,翻了个身,迷惑道:“大丫,你甚么时候学会编网巾的?”
傅云英跟在阿金前面走进房,向傅四老爷道好,谢过他送的果子,说了编网巾的事。
傅云英取出集会上买的针线帛布,“娘,我买了棕丝、绢布、丝绳、铜丝,过年我们不消出去拜年,我在家教您编网巾,这个比织布简朴。网巾大家都要戴,比荷包好卖。”
平凡人家的妇人能够做针线挣点钱钞补助家用,题目是黄州县家家户户的媳妇都会做针线活,韩氏只会绣几朵桃花、几片柳叶,精美的绣件她做不来,端庄的店铺看不上她的绣活,货郎给的代价又太低。
长条桌上放了一包洋糖,一盒撒了玫瑰丝的糍糕。
李家几兄弟娶的满是外埠媳妇。
老太太嫌木工不赢利,要求傅三叔去傅四老爷的铺子里帮手。傅三叔不认字,不会算账,嘴巴笨,人诚恳,既当不了掌柜,也没法管账,连伴计他都干不来,只能帮着抬抬箱笼,干点粗活。
傅月前几天送老太太一个装槟榔、糖糕的槟榔荷包,老太太夸她手巧。傅桂当时没说甚么,当晚叮咛丫环筹办针线,要亲手给老太太做一个纳纱绣的荷包。
傅云英打了个哈欠,“卫所千户家的太太教我的……”
听丈夫埋汰儿子,卢氏内心有点不欢畅,听到最后一句,震惊之下,那一点不满早丢到爪哇国去了,“读誊写字?官人,英姐是女伢子!”
卢氏忍不住眉开眼笑,听到丫环们的暗笑声,立马板起脸,清了清嗓子,狠狠剜傅四老爷一眼,“官人,我和你说闲事,这修牌坊的事不管能不能成,你如何不把英姐送返来?她还是个小娃娃,这类事不该让她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