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中国第一[第1页/共2页]
两天后,严绍一行乘坐已经装好纱锭和织机的货轮,一起返回了芜湖。而在船埠上除了送行的陆元鼎和哈里森等人外,另有几小我正在用充满恨意的目光看着垂垂驶离的船只…
求保藏,求保举票~~~
三井洋行的标书里,各方面的前提的确都很优惠,但是在设备安装和员工培训等方面却用心没有设定时候。如果严绍只要一小我,或许他会被山本的伎俩利诱,不过有了伊莱诺和卡特琳娜的指导后,他很快就看出了此中的蹊跷。
谈到买卖,哈里森的神采也严厉了起来。“现在洋行的堆栈里差未几有两万枚纱锭和三百多台织机,算上装船的时候,两天内就能解缆,别的安装和培训所需的工程师我也已经替你安排好了,不但才气出众,并且精通中文,不需求担忧交换上会呈现题目…”
这时其他几个洋行的大班也都走了过来,向哈里森表示庆祝。
按照达成的和谈,严绍将会用一百五十万银元从怡和洋行购得八万枚纱锭和两千台织机以及配套的轧花、清花、引擎、机修等设备,这些设备将会分三批运抵芜湖,同时怡和洋行还将另送代价两万银元的洋灰厂设备。
八万枚纱锭,要晓得张謇的大生纱厂在刚创业的时候,仅仅只要两万多枚纱锭,直到1903年后才新增到四万多枚。而就算算上1907年才创办的大生二厂,全部大生纱厂的纱锭数量也只要六万多枚罢了。同期间的其他纱厂,更是只要一两万枚的程度…
不管如何说,在三井洋行的人态度后,招标总算是进入了普通法度。
默契一笑,两人各自收回了本身的目光。
“堆栈已经建好了…”
“那就多谢了…”听到哈里森这么说,严绍也是一喜。
十几家洋行里,最有气力的无疑是怡和洋行和礼和洋行如许的老牌洋行,以是在三井洋行出局后,哈里森朝礼和洋行的方向瞥了一眼,发明礼和洋行的大班也在看他。
在经历了一个多小时的唱标后,终究严绍选定哈里森的怡和洋行得标,因为怡和洋行的标书是统统洋行中最公道的一个。
如1905年景立的常熟裕泰纱厂(10192枚)、1906年的太仓济泰纱厂(12700枚)和宁波和丰纱厂(21600枚)、1907年的无锡复兴纱厂(10192枚)大生纱厂二厂(26000枚)上海振华纱厂(11648枚)上海九成纱厂(9424枚)、1908年的上海同昌纱厂(11592枚)、江阴利民纱厂(15040枚)、1909年的安阳广益纱厂(22344枚)和1910年的上海公益纱厂(25676枚)。
换句话说,如果新购的八万枚纱锭能全数投产的话,那么即将出世的芜湖纺织厂将会成为华商中范围最大的纺织厂,乃至很能够会是中国境内最大的一家。
起初严绍最担忧的就是说话不通的题目,虽说说话不通能够用翻译来处理,但是每个工程师走到那里都需求个翻译这类事,毕竟还是太费事了些,反之,如果工程师本身就懂中文的话,那事情就简朴多了…
谈妥了买卖上的事情后,严绍从洋行那边回到了住处。
不但因为招标的事情在上海树了很多仇敌,并且洋行的名誉也跌落很多,现在谈起严绍,几近每个三井洋行的职员都是一副恨之入骨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