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在上海的势力及兴亚院[第1页/共3页]
3.梅构造
民国28年底,在狄思威路浙兴里34号组建,代替东亚黄道会。对外挂牌为兴亚地产公司,附属日水兵武官府,归间谍联络官旭少佐批示。青帮地痞宋凤鸣、刘德标为正副队长,日本游勇许斐为指导官。展开以“手枪敌手枪、可骇对可骇”的活动。民国31年2月,受命改归日本宪兵队本部特高科批示。是年5月,日特策反百姓党军统间谍毛森,另建立“2号”分队,商定分歧对于中国gcd的地下活动。民国32年春,“三十四号”华人间谍队受命并入“2号”分队。民国33年,毛森奥妙潜返浙西军统东南办事处,“三十四号”华人间谍队就此崩溃。
2.华中复兴公司(中支那复兴株式会社)
2.对华特别委员会
民国30年设于百老汇大厦(今上海大厦)内。附属日本水兵总参谋部谍报部。首任构造长儿玉誉士夫。其任务是通过经济手腕打劫计谋物质,并停止谍报策画活动。在浙湘鄂设有40多个“收买点”。民国32年,强行“收买”华商工厂各种机床。五兴机器厂被“收买”4台铣床,代价约合400两黄金,儿玉构造付款只要20两黄金,为原值的5%。若华商不肯接管“收买”,儿玉构造就在看中的机床上挂张牌子,上写“本机器是水兵第一经理部儿玉构造所属,任何人不得挪动,如敢故违,按军法处治”。接着强行搬走。
在日本总领事馆的策划下,光绪二十六年,日侨建立义勇队,插手上海义勇队(即万国商团),跻身租界防务。光绪三十一年,构造日本人协会。两年以后,在协会根本上建立日本上海居留民团。民国4年,构造樱友会(上海的乡军有志会)。民国16年,构造在乡甲士会上海支部。
光绪十七年,日本驻沪总领事馆内设差人署长,并雇佣日籍巡警查办日本妓%女。光绪三十一年,上海产生会审公廨审判黎黄氏事件。日军“对马”号陆战队登陆,在东本愿寺上海别院设立守备差人队本部。民国3年,工部局聘请日警3人,常驻境内,专门措置中日居官方的胶葛。民国5年,工部局从东京聘请日籍警察30人,分拨于北四川路一带执勤。民国7年三角地菜场械斗事件后,工部局答允将华捕全数调离虹口。民国15年,日警增至96人。一二八事情后,日本水兵陆战队代替巡捕在街上巡查。民国26年,日军迫使工部局同意将虹口划为一个新警区,由日籍区长全权办理。
3.日本兴亚院华中联络部
民国27年设立于狄思威路719号。班长为西村展藏。该部向上海13个地区派出指导员,处置拉拢、分化中国当局的军政职员,暗害抗日爱国人士活动,并拔擢、节制汪伪上海市、区当局,故亦称“市当局参谋部”。民国29年,改称联络部。
b、警事
5.东亚黄道会
九一八事情后,日本总领事调集民团、在乡甲士会等社团集会,建立以总领事为委员长的官民一体的时势委员会,成为实施日侨战时动员体制,支撑日军策动侵犯战役的在沪最高机构。
1.上海间谍构造
民国28年8月,建立于东体育会路7号的重光堂。在沪西、南京、姑苏、杭州设有分构造,构造长为影佐祯昭大佐。梅构造代替了土肥原的对华特别委员会,是履行策反汪精卫,代号为“渡边事情”的核心。是年11月20日,日方代表影佐祯昭、今井武夫与汪伪代表高宗武、梅思平、周隆庠于重光堂构和,签订了“重光堂密约”(《日华和谈记录》和《日华和谈记录谅解事项》)。梅构造策反汪精卫后,影佐祯昭改任汪伪当局最高军事参谋,梅构造持续处置谍报事情。汪伪以“七十六号”为主的统统间谍机构,也归它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