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准备撤退[第2页/共3页]
而在惨烈的淞沪会战疆场上,受命驰援上海的74军51师,才走到南京,行迹就被日军把握,立即遭到日机轰炸。本来就气力不如人,而谍报的滞后,也叫多少中国军队,在面对日军时,已经没有了奥妙。
能够说,恰是这类战术程度的掉队,让当时的中国军队,支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淞沪疆场上,中国军队每小时的灭亡动辄以千计,捐躯的壮烈,在中华民族抵抗外辱的汗青上,鲜有前例。
曾在日本关东军退役的作家五味川纯平记录,日本甲种师团的射击要求是“300米外的伏靶,必必要五发五中,并且弹着点必必要漫衍在拳头大的面积内”。
甲种师团这个专属名词绝对是中国军民刻骨铭心的存在,切当说,这个称呼是在抗战中期才有,指的是日本全面侵华之前,其海内十七个常备师团,包含了“近卫师团”以落第一至第二十师团,不过并不包含“十三”“十五”“十七”“十八”这四个师团番号。
正因为如此,周卫国并不但愿陈建中所部和王永波所部与日军在青岛死磕。
日本甲种师团的第一个可骇之处,就是其凶悍的单兵作战才气。
但是比起第五师团如许的超等精锐而言,还是要差上一个品级的。更首要的是,比起火力兵员等身分,八路军和日军只见最大的差异莫过于协同作战才气。
现在日军反攻青岛的意志很果断,也很火急,是以能够设想到两边一旦交火,那必定是一场存亡血战。
反观日军在“协同作战”方面,倒是炉火纯青,特别是其强大的甲种师团,在这方面更是可谓教科书式的存在。
面对已经伤亡惨痛,仓促撤退的日本“甲种师团”军队,中国军队仍然打得艰巨。
以“淞沪会战”的日戎服备为例,当时一个甲种师团,具有四个步兵联队,一个兵工联队,一个重炮联队,一个辎重兵联队。全师团轻重机枪650挺,火炮108门,战车24辆,坦克20辆,运输车辆近1000辆。分派到每个步兵连,都起码具有六挺机枪和六个掷弹筒。
固然比起西方国度来,日本陆军的设备或许不敷看,但是和抗战疆场上的中国军队比拟,仍然还是赛过上风。而“甲种师团”的设备,更是日军里最强。
以第五师团的战役力,即便对方此时并不满员,但是还是能够给城里的八路军守军形成庞大的伤亡。
在长达八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战史上,小鬼子真正让中国人顾忌的并不是那些二线守备军队,也不是那些三单位制的野战师团,而是其核心的17个甲种师团。
以诺门槛战役里的日军第七师团来讲,他们固然遭到苏联上风火力的毁灭打击,却也以负隅顽抗,让苏军接受了庞大的伤亡,乃至于苏军收回“我们的确是在同死人作战”的惊呼。
昆仑关战役的最后阶段,面对兵力绝对上风且具有榴弹炮的第五军,困兽犹斗的日军第五师团。在军官伤亡惨痛的环境下,靠着飞机空投下来的批示官批示作战,仍然给中国军队造出了近三倍的伤亡。
对此,抗日名将陈诚曾无法的描述,我们的军队是一师一师的伶仃作战,不知协同作战,不知阐扬雄师的全数力量,成果几百个师即是一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