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锋芒毕露的刀[第2页/共2页]
司空卢颂站在殿前,目光如刀般射向余谨。这位位居三公的重臣,明显已经将余谨视为眼中钉。
他目光如电,扫过殿内众臣:";大安建国之初,太祖天子任用贤才,可曾问过出身?当年王丞相出身贩子,不也为大安打下了半壁江山?李太师本是豪门学子,不也帮手太祖安定天下?";
贾诩和诸葛亮在火线相视一笑。主公这一番话,不卑不亢,既显现了胆识,又不失分寸,当真令人佩服。
就在这时,余谨俄然出列,朗声道:";诸位大人既然提到出身,那臣倒要就教一下。";
";够了!";赵汝安猛地拍案而起,声音中带着压抑的肝火,";朕身为一国之君,蝉联命一个臣子都要被你们掣肘吗?";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保护了天子的权威,又不失谦逊。众臣一时语塞,就连司空卢颂也皱起了眉头。
";陛下,";礼部侍郎陈景渊出列道,";臣觉得,此事干系严峻,还请收回成命。";
殿内众臣噤若寒蝉。天子动了真怒,谁还敢多说半句?但从他们的眼神中,余谨看得出来,这些人对他的敌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更深了。
这个年青人,不但有才气,更有胆识。如许的臣子,恰是他所需求的。
他的目光扫过殿内众臣:";朕用人,莫非还要事事叨教你们不成?这大安朝,到底是朕在做主,还是你们在做主?";
殿内一片沉寂。余谨的反击,不但有理有据,更是直指关键。他没有涓滴让步,揭示出了天子想要的倔强态度。
";诸位大人说得都有事理。";余谨俄然开口,声音不疾不徐,";朝廷规制确切不成废,但规制的本意是甚么?是为了提拔贤达,而不是成为停滞人才的绊脚石。";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楚地传遍大殿:";陛下用人,自有圣意。如果只因为我资格尚浅就反对,那么天下英才,何时才气为国效力?";
他的语气更加锋利:";如果诸位以为,只要世家后辈才气担负朝廷要职,那岂不是说,我大安朝选官,不是看才气,而是看出身?";
太师闻泽和尚书令皇甫南辰也都看了过来。三位朝中重臣的目光交叉在余谨身上,带着核阅,带着压迫,更带着一丝威胁。
喜好残局七品县令,为民请命能爆嘉奖请大师保藏:残局七品县令,为民请命能爆嘉奖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这番话一出,殿内众臣神采微变。王丞相和李太师都是大安建国功臣,他们的出身确切寒微,但仰仗才气位极人臣。余谨借此反击,可谓一针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