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11章[第1页/共2页]
但是事败,一万兵甲悉数葬于繁水,血染长河,十里红水。
其妻郑鸣凰携大将军李麟代李偃前去以臣礼朝拜。
八方来伏,好不风景。但是江东李偃还是占有繁阳,未降,是贰心头之病。
这一世里,她嫁作李偃做妇,那郑鸣凰,可还会……
李偃接了圣旨,循例来王都朝拜。
经此一役,李偃俘获近万余兵,粮草辎重多少,顺势收拢繁阳近旁的四座城池,权势隐又有强大之势。
一次是在刘郅即位之时。
实乃请君入瓮。
实在内心亦是偷偷肖想。
郑鸣凰来看她,从抱月那边端了药碗,亲手喂与她吃,面上哀哀如诉,“不幸的mm,竟是福薄之人。”
如此瓮中捉鳖,樊冢孔殷下未察局势有变,上阵在前欲擒拿李偃,李偃却直取其首级,后挂于城门之上,樊军大骇,失主帅,而后一溃千里,十万兵马残存一半,败逃隆安,不敢上表王都,后举部投诚于李偃。
招降书收回去半月。
她知必定是师父晓得她爱好听平话先生讲怪杰异事,故说来利用她的,但还是被那乞儿打动,“实乃恩德之辈,来日飞黄腾达也未可知。”
樊冢大怒又大骇,出兵以退守,未料李偃竟敢顺势出城,使兵反攻于他,马队突围大虎帐地,亦是声东击西,打完便跑,他未察,怒追十数里,忽而反应过来,忙退守营地。无事,尚还起疑。
宿世里,谨姝见过郑鸣凰两次。
她记得本身幼年长在玉沧,那边尚且留着汉中残存的繁华,也未曾被战乱扰乱。她当时最喜山,也爱去拜佛,她实在不信佛,但莫名感觉那边亲热,祖母坚信佛祖,每月朔日,需求去庵寺里礼佛,她总跟着。
当时她的侍女稚栎也总调笑她,“那相公生得好姿貌,小娘子该言以身相许才对。”
女师父还是笑着,“然也。”
戋戋一地,不敷挂齿。谋臣亦劝刘郅,江山甫定,百废待兴,宜疗摄生息,临时留他喘气半晌,料他伶仃无援,也难再刮风波。
虽沉沦未几,那一刻她是真的感觉平生太短,另有很多事,她未曾做过。
彼时刘郅甫称帝,建国号周,定那年为承乾元年。
只神游太虚着,只觉草率一世,满目皆是荒唐。
有一次,一个女师父笑吟吟望着她,“汝可知?好几年前,寺里也有一个叫阿狸的小童,但是传奇,约摸是战乱被抛弃,一个乞儿送她来了寺里求主持收留,那乞儿好生大的口气,言说若佛保佑那女童,他虽不信那劳什子的佛祖,它日定返来为佛像重塑金身,再造仙宫。主持约摸感觉好笑,摇了点头,只说,佛门净地,莫要乱语,上天好生之德,若寺里另有一口饭,定不会短她一口吃。那乞儿一叩三拜的退下了山。”
樊冢被气愤冲昏了脑筋,又加自觉自傲,觉得李偃此时合法对劲,应猜想不到他俄然攻城。又加上他建功孔殷,遂举兵正面强攻。
观其言谈举止,亦是可贵的落落风雅,兼之聪明,叫人过目难忘。
当时切当天下思定,这一番诚心之语,使得李偃相称被动,繁阳城里亦是民气惶惑,急于求得安宁,李偃已是失势,若再失民气,终究也是不战自败。
寺里主持亦认得她,常常为她筹办洁净的斋房,留她用斋饭。
她神思已不大清楚了,故而没有听清她那一段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