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遭遇战[第1页/共2页]
德军迎头撞上的是英军第4装甲旅第9装甲团。
当然,汽车车灯是比较伤害的,因为在开灯的同时也会透露本身使本身成为仇敌的目标,以是这不常用。
但事情就有这么巧,仓促忙忙赶往右翼声援的第21装甲师一不谨慎就像捡到宝一样撞上了正交叉哈尔法牙关防地的英军。
因为不晓得,以是就以为“斯图亚特”坦克与“三号”机能相称,乃至“斯图亚特”在某些方面比“三号”还更胜一筹,比如矫捷性另有对步兵的火力压抑等。
接着战役很快就结束了,快到秦川等人乃至都没来得及参战,他们赶上来时看到的就是一辆辆被击毁的“斯图亚特”坦克以及一个个举起双手面带惊骇的英军。
但这部分史学家的猜想倒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奥钦莱克将军有太多的路子能够获得德军的谍报了,比如“超等奥妙”,再比如安插在托布鲁克的间谍另有地下构造等,就算完整没有军事知识的人也能够看出37MM火炮与50MM火炮的辨别,就更不消说是有军事本质的间谍和地下构造了。
“斯图亚特”坦克固然是美国货,但它只是轻型坦克,战役全重只要12.5吨,比德制“三号”坦克要轻7.5吨(注:“三号”换装50MM口径坦克炮兵重量比本来略重,达到20吨摆布)
要晓得敌我两支军队都是在黑夜的戈壁中行军,戈壁非常宽广,并且还是刮风时的戈壁,漫天都是灰尘能见度很低,相互要撞在一起的概率很小,乃至偶然想找出一支军队的去处都很困难。
究竟证明是否有步兵及时协同的不同是很大的,特别是在这类能见度很差的环境下,因为这几近就意味着坦克乘员可否及时发明目标坦克并有效的将其击毁。
题目是“斯图亚特”坦克设备的火炮是37MM口径的小炮……这批美式设备本来是用于设备中国远征军对于日军的,日军坦克的装甲是出了名的薄,以是“斯图亚特”坦克完整能满足亚洲疆场的作战需求,但现在被丘吉尔火线调往非洲面对德军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因为在黑夜里炮手看到的只是火线恍惚的一个影子,底子就没法判定其间隔,乃至乌黑一片甚么也看不到。
……
“斯图亚特”的火炮口径与换装之前的“三号”坦克一样,以是如果“三号”没换装的话或许会稍具上风但上风不大。
这个第9装甲团是卖力进犯哈尔法牙关防地侧后的那支军队。
因而装填手装上穿甲弹,炮兵调剂坦克炮瞄向目标……
固然二者在防备上差未几,前者是44MM,后者是47MM。
因而一阵打击下英第9装甲团的步队就被击溃,两边卜一打仗就胜负立分,英第9装甲团的坦克不是被击毁就是举手投降……有些英戎服甲兵乃至连投降都来不及,因为还没等他们跑出坦克伸出白旗炮弹就穿透其坦克的装甲。
此时的坦克能够说根基没有夜战才气,英式坦克是如此,德式坦克如此,美式坦克也是如此。
“给点光芒!”
“那是因为英国人用不来!”秦川说:“并且……美国人会有更短长的坦克!”
以是如果“斯图亚特”利用恰当的话,其机能的确不输“三号”,因为“斯图亚特”能够操纵其高矫捷性及强大的机枪火力迫使德方步坦分离,步坦克分离以后……因为坦克对外感知才气很差,“三号”坦克就只要被仇敌围歼一个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