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输出工业化[第2页/共3页]
此中爱沙尼亚油页岩在后代都非常驰名,前苏联期间,每年的开采量乃至一度超越3100万吨!汗青上,1918年时就已经有开端开采,1924年就建成了第一座油页岩干馏厂。
不过现在毕竟是1918年,不是1958年。固然从油页岩中提炼石油的干馏法早就已经呈现――产业化操纵在19世纪就有了,乃至早于石油的产业化操纵――但是遭到技术限定,从油页岩中提炼出来的成品油质量不好,并且本钱也比较高。
并且那边的交通非常便当,紧靠波罗的海,具有温达瓦、利耶帕亚、塔林和里加等四个大港,此中温达瓦、利耶帕亚、塔林都是不冻港。别的,波罗的结合公国另有铁路连接苏俄、波兰和东普鲁士。
以是爱沙尼亚的油页岩直到21世纪还是首要用于发电和取暖的,替代低热值的煤炭,当然也有少部分被用于出产酚类化学成品。汗青上在1940年,爱沙尼亚页岩油的产量就达到了17.4万吨,首要用于制取化工产品(因为酚含量较高)。
“这是一种体例,但并不是全数。”赫斯曼说,“将某些在德国本土受限定的兵工企业的出产部分迁徙到友爱国度是有效保持元气的体例。至于输出的目标地,首选当然是波罗的结合公国了……那边目前有70万到80万德意志人,是我们能够节制的处所。”
古斯塔夫.克虏伯点点头:“实际上我们已经在考虑将一些工厂迁往荷兰和瑞典了。”
“……目前大总参谋部已经有了一个开端的假想,在艰巨的时候到来后,德国的军事产业必定会遭到很多限定。在伍德罗.约翰逊的《十四点战役前提》中已经有所提及。此中的第四条就是要将武备减少至包管本海内部安然的最低程度。我们以为,这是针对我方的限定!因为英法美他们是不会自我设限的。”
而爱沙尼亚自治邦的环境则稍好一些。除了丛林以外,那边另有非常丰富并且轻易开采的油页岩、磷矿和石灰石。
“是输出成套产业技术和设备,晋升一个国度的产业化程度,或者让一个掉队于期间的农业国变成具有最低要求产业化体系的产业国,或者让一个开端实现了产业化的国度进步成为比较先进发财的产业国。这才是真正的输出产业化!”
卡尔.豪斯霍费尔两手堆叠着放在腿上,严厉地看着克虏伯佳耦。然后又道:“开端估计,坦克、飞机、潜艇、排水量超越一万吨的大型兵舰另有毒气,都会被制止出产。军队的范围也会被大幅紧缩,乃至到难以侵占的程度!对克虏伯公司如许优良的军事产业企业而言,将会有一段非常困难的期间……如果没有充足的订单,公司的保存都能够遭到严峻影响,天然也没有充足的资金停止研讨开辟。十年到二十年后,克虏伯和德国军事产业的别的优良代表,都将落空目前的抢先职位。德国的军事产业相对于英美法,将会变得掉队。到时候,我们的帝国就会变成任人宰割的羔羊,想要复兴就是难上加难了。”
――
听着赫斯曼的话,古斯塔夫.克虏伯不住点头。克虏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