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一片苦心[第1页/共3页]
她小声问:“这事儿保准么?周三将军的荐书果然管用?朝廷那边不是有甚么阁老总爱跟周家做对么?不会扳连额们宝顺吧?”
里间的海棠蓦地睁大了双眼。
马氏对自家大孙子的本领很有信心,以为他迟早能出人头地,是以就不乐意让他为了个八品的小官职,便在伤害的肃州多待三年了。
孩子在军中起步就是八品,既有才调,又有伯乐,将来的路不就走宽了吗?
马氏听得动容。若事情真如丈夫所言,那确切是出息和安稳都有了。
马氏拉着丈夫的手道:“额晓得老爷非常感激周家的恩典,看不得周家有费事,总想着要为他家着力。可额们伉俪一把年纪了还情愿在肃州多留几年,就已经是在了偿这些年的恩典了。先前那二十多年的辛苦,总不能不作数吧?大不了老爷多费点心,替他们把差事办得更好,让他们再不必操心粮草的事。再有别的,额们也帮不上忙了。知事的职位当然好,却还没到能让我们眼睁睁看着自家孩子冒险的境地!”
再说,不过是个八品的官职罢了。就凭她孙子的聪明,只要从老爷处学会了算账的本领,还怕将来做不了官吗?
与孙子的宦途起点比拟,孙子的安危更首要。
“那额就没贰言了,都依老爷的吧。”马氏做了决定,便问起了本身感兴趣的话题,“胡人阿谁老汗王,当真要死了?他多大年纪了?额记得他年青时还在额们大楚做过质子哩!”
她慎重地对丈夫海西崖道:“还是算了吧。在这肃州城里待得久了,不定甚么时候又要兵戈,做个平头百姓都不必然安稳,更何况是做军官要上疆场?额宁肯孩子一辈子平安然安,做个长命百岁的小老百姓,也不想让他上疆场挣命!刀剑无眼,谁也没法包管孩子必然会安然无事……当年定城样样比人强,还不是丢了性命?宝顺还不如他爹无能咧!”
不但仅是因为两国签了和约,更多的是因为,这两派相互制衡,不管是哪一派成心东侵,都要考虑败北以后是否会被另一派得了好处,而另一派则要担忧前者克服以后名誉大涨,终究两派相互扯后腿,都不会做出头那一个。要再掀烽火,也得比及这两派之间争出个成果来,此中有一方具有了充足的气力,不必担忧被另一派占了便宜才行。
海西崖以为,在胡人小王子长大成人之前,肃州城应当都不消担忧会有大战,那些小范围的马队偷袭又或是匪盗劫夺之类的事,自有将军们摒挡,海家住在肃州城中,安然方面是不必操心的。可贵顾青鸿将军情愿汲引孙子,就让孩子先在家好生练武,学习碎务,把本领练好了,三年后直接补了缺,就在肃州城里历练几年。只要海礁有了经历和资格,本领也遭到将军们承认了,他这个做祖父的再告老,莫非周三将军与顾将军还能眼睁睁看着他一个老头子回籍,独一的亲孙却不能奉养面前么?
海西崖将本身的筹算细细奉告老婆,道:“我们海家在军中没甚么根底,即便有几个亲戚,也一定靠得上。若能得周家保荐,岂不是比别家更稳妥?不过是在肃州多担搁几年罢了,又能碍着甚么?我们年纪虽说不小了,可还称得上结实,在卫所里干起活来,也不算吃力。就当是为了孩子,多撑几年,又有甚么不成的呢?为我私心之故,这些年一向拖累了夫人和儿子、媳妇,现在目睹着就能为孙子的出息出一份力,不管做甚么,我都甘之如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