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赵榛的焦虑[第1页/共3页]
赵邦杰深吸一口气,昂首沉声道:“金军自围寨以后,已沉寂十余日,不知何故,本日又要攻寨……哨探已传来动静,金军又派出近六谋克兵力,兵分两路,备齐攻城东西,分击南北二寨,现已行到半山。臣请殿下安坐堂中,静候破敌佳音。”
五马山,间隔赞皇县东十里,为城东之天然樊篱,山体为浅红色的石英砂岩构造,是太行山最东的余脉,和太行山平行而列,都是南北走向。其东麓为缓坡,西侧多陡崖,以有石马五匹而得名。其山最岑岭是铁壁关,海拔三百四十米,与北端的朝天关相距约三千米,北边隔槐水而携万花山,南面隔济水而望瓦龙山,像一扇屏风把赞皇县与河西大平原隔开,可谓“一山临郊野,千里俯平原”。
当王伯龙之右路军横扫太行北,撒离喝当中路军饮恨何如干之时,耶律铎之左路军,正对赵州赞皇之五马山,展开如火如荼之攻掠。
对于如许一个有真才实学。又与金国有极深渊源的人,宗辅当然不会等闲杀掉,乃至没有关押,而是以囚禁监督之法,渐渐磨他,以待其转意转意。
五马盗窟被围攻,就是如许的窜改之一。
传承百余年的王朝,修建逾千年的古城,在金军的千军万马下,还不是一击而破,更遑论这戋戋的五马盗窟!
靖康元年玄月,原和州(今安徽省和县)防备使马扩就任保州路廉防使,到真定募兵。十月,真定沦陷,马扩转至西山和尚祠持续筹划抗金事件。固然招募了数万流浪失所的民壮溃卒,却接连被宗望及宗辅所败。特别是乐安一战,全军淹没,马扩本人亦被擒。不过,当年宋金“海上盟约”之时,马扩曾作为宋使,数度使金,表示得非常抢眼,在金国名声清脆。乃至因其善射不在女真懦夫之下,而被阿骨打亲许为“也力麻立”(女真语善射者)。
也恰是有了这二千精锐之士,分守于主寨铁壁关与北边的副寨朝天关,这才堪堪顶住了耶律铎八猛安雄师的日夜狂攻,多次击退敌军,一向熬到寒冬来临。终究迫使耶律铎不得不改强攻为围困,以待来年雪化以后,再行围歼。
幸亏赵榛另有个信王的高端身份,手底下也有如马扩、赵邦杰如许的人才,更有五万人众。据马扩及赵邦杰所说,这此中能当精锐,并有完整兵甲的,不下于二千之众。这二千精兵中有百余骨干,来自于当年种师中太行兵败以后,崩溃的西军兵卒。经这些骨干练习整备以后,此二千精锐之士,不下于当年大宋的西军战力。
赵榛固然年青,也没甚么经历,但迭遭大难后,多少也长了点见地。起码他晓得本寨号称十万,实际不到五万,此中能筹划枪棒的青壮,更是不敷万人。其他四万余人,都是投奔来的大小山头权势的亲眷、老弱,另有望风景从的流民。这些人,搞点后勤杂役还成,紧急关头合力守寨也还拼集,但操刀撕杀,就别希冀了。
至于天枢城。因为狄烈实施韬光养晦,闷头生长之策。更是封闭表里动静。是以固然手头上有大把分量重过信王赵榛的王爷、后妃,气力更是天壤之别,却极少为外界所知,当然在名誉上不能与高山打锣、四方闻声的五马盗窟比拟了。
自金军攻寨围城以来,赵榛常常想到此,都是寝食难安,他乃至想过让赵邦杰保护本身出逃。至于逃到哪,不晓得,归正不能困在这绝地。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更不能呆在十死无生的绝地。可惜的是,当赵榛想跑的时候,金军早已将五马山围得铁桶也似。不要说东麓的缓坡面,作为疆场已被锁死,就算是西侧的陡崖,也放稀有队兵马在山脚下监控。即便是冒险缒绳而下,也逃不脱被发明、缉拿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