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镰计划[第1页/共4页]
~~~~~~~~~~~~~~~~~~~~
这片被西夏视为绝对安然的大火线,即将被一头来自中原的猛虎,带着一群虎狼之师,背负着百年之耻(宋夏之战,宋朝败多胜少),悍然突入。
弯镰夺魂。斩草除根!要么不脱手。脱手就再不给它翻身!
这,就是狄烈与总参谋部制定的倾夏计谋。狄烈与总参,统辖天下战局,从无数张地形图、沙盘、几次兵棋推演中,找到这个死穴。而正在宁边州火线的岳飞,则从当前所处的战线,灵敏发觉出突破僵局的冲破口。
岳飞黑甲白马,率麾下一干精兵虎将,拔刺刺地从一排排车辆及军兵身边缓慢驰过,直接冲上一个小土丘。向远方悄悄凝睇很久,眼睛渐渐眯成一条缝,有刀锋般地亮光一闪而逝,鞭梢向前一指:“全军进发!”(未完待续。。)RT
为了确保此次千里奇袭行动的胜利,华国动用了统统所能动用的力量,停止周到的布署:
华军想要胜利穿越这条灭亡之路,最关头的,第一是后勤;第二是后勤;第三,还是后勤。狄烈对此行动的要求是:兵少一点没干系;盔甲薄一点没干系;弹药少一点没干系;乃至不带排炮、飞弹器都没干系……只要一点,粮食、净水,必然要带足。只要将一支军队,象钉子一样紧紧锲在贺兰山下,就是胜利!
统统减去的重量,一率弥补以粮食、净水等关头物质。
天健元年,金国灭亡,华国取而代之,此全军州也很快落入华国之手。全军州中,距西夏比来的河清军,仅隔着一条浊轮河,与西夏隔河相望。
……
从河清军解缆,向西直行,穿过毛乌素戈壁。如果方向精确的话。路程约莫六百里,便可到达黄河边。在黄河对岸处,有一地名“克夷门”的地点,乃西夏右厢朝顺军司的驻地。今后地折向南行。溯河而下。是一道长长的戈壁走廓——低眉东顾是滚滚黄河水。翘首西眺是巍巍贺兰山。
而对华天子与他的总参谋部而言,与敌作战,那是三百六十度循环无死角,有缝要钻,没缝撬条缝也要钻。
狄烈眉头一挑,屈指在那条行军线上重重一叩:“嗯,此次行动的代号。就叫‘镰打算’。”
这是岳飞带领的第十二师,麾下三个混成旅:第三十四旅(兼旅长)、王贵第三十五旅、徐庆第三十六旅,全师一共一万一千余人。所携设备与普通的甲级师略有分歧。比如车辆较多,战车六百辆,运输车千辆;马队减少备用马匹,长矛兵弃重甲,排炮、飞弹器,也呼应减少一半;飞雷炮(没知己炮)也只带了五十门,固然这炮不重,但带不了太多火药。没有充足的“炮弹”,大炮再多,又有何用?
上万雄师,隔着清碧的河水,远眺火线茫茫戈壁戈壁。
这条八百里奔袭之路,最艰巨的,就是前面六百里那一段,走过这一段,就是胜利。
合法夏国,包含天下各国的目光,都严峻地盯在华、夏两国由东至西数百里边疆线时,天健二年三月十七,一支军队悄无声气地从宁边州解缆,穿过金肃军、河清军,呈现在浊轮河泉源。
在偏关以西,华国与西夏的边疆线上,有三个连成一线的州城,即宁边州、金肃军、河清军(今内蒙古东胜)。原属辽国,辽国灭亡后,西夏曾借进军云内之机,长久占据过,随后很快就被代辽而立的金国夺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