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炮轰上京 (下)[第3页/共4页]
当四门方向的四座廓桥建成,火油壕沟也被八千辅兵刹时以黑土填出四条通道,五千战兵一拥而上时,金国的运气,已经必定。
上京完了,金国完了。
在这过程中,数枚陶罐弹掉入火油壕里,一燃烧星落入燃油里是甚么景象?这么说吧,橙蓝色的火焰,以肉眼可见的速率,沿着壕沟如蛇伸展。火舌舔抵之处,烈焰腾空,浓烟滚滚,火龙环城,数十里外都可看得一清二楚。
~~~~~~~~~~~~~~~~~~~~~~~~~~~~~~~~~~~~~~~~~~~~~
挡棚是一种常用守城器具,以圆木横梁为支架,其上铺以大块涂抹石灰厚泥的牛皮或篱笆(到后代棉花大行其道时,也常以沾湿的棉被代替牛皮),远了望去,像一面斜着的网状大棚。这类造价昂贵的挡棚很轻易就能制出百来个,在城头一字排开,首要用来防备攻城敌军投射的矢石。结果如何样――当初张孝纯与王禀守太原,在金西路军各种攻城器具及漫天矢石之下,死守九个月而不陷,这挡棚居功至伟。
没知己炮的发射体例与道理很简朴:在铁桶状炮管底部,内置五斤发射药包,其上叠加捆扎成圆盘形、重达二十斤的火药包。当操炮手扑灭发射药包后,火药燃烧、爆炸,所产生的大量火药气体转化为动力,把火药包抛向远方位,而桶状炮管则起到定向管的感化。
(七十万粉值!!大盟的支撑,真是沉甸甸啊!)
上京成了一片焦土。安插在外城守御的万余金兵与民壮,起码有三分之一被直接抹去。其他幸存者,不是被震昏死畴昔,就是被炮火震聋或吓傻了。幸存且还能保持神智的金兵,一个个面如土色,底子站不起来,逃窜时都是四肢着地,颤抖地匍匐……
同一时候,上都城下四个方向,调集了八个旅的一百八十架飞弹器,长长的投臂在绞筋的牵拉下弹射而起,急剧震颤,近两百枚三斤装火油弹划过上京的天空,向充满金兵的城头落下。
护城壕很宽,水量也很丰沛,但在曾经两度飞桥渡黄河的天诛军舟桥营兵士眼中,比一条小溪强不了多少。要在护城壕上架设廓桥,实在不难,真正难的,是架桥过程中,来自城头的猖獗打击。职员伤亡,廓桥尽毁,然后攻城方再接再厉,守城方持续打击,如此周而复始,使得城池攻守战冗长而拖延。
中午末刻,上都城四周八壁的挡棚俱被烧得支离破裂,完整丧失了抵抗服从,根基被断根结束,上面,该轮到没知己炮发威了。
一向谛视批示使的炮号手,当即以手中火扦扑灭三发号炮。
城上金兵一片惊叫之声,四下散开,各自找掩体遁藏。绝大多数都挑选躲藏在挡棚前面,其他有躲在雉堞的、有躲在垛口的、有躲在门楼、角楼的,不一而足。
打击波残虐着十里城墙,统统都被搅得天翻地覆。先是城墙开裂,然后空中变形,地表的土层被火药的强力鞭策着、如同波浪一样高低起伏,瓮城的藏兵洞接踵崩塌,藏于其间的近令媛兵,尽数被活埋。大大小小的石块在地动的挤压之下竟然能从泥土里弹射出来,迸得老高,砸得人头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