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赵构最倒霉的一天[第1页/共4页]
因为这场兵变,随后参与勤王复僻的张浚、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得以崛起;因为这场兵变,更令赵构坚信祖宗之言,大将握重兵,必为国度之患,遂有厥后收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兵权之举;而最大的变数是,这场兵变,把一个不谙世事的小童,太子赵旉,生生冻吓成疾,数月以后,就此短命。
黄口小儿、垂老迈妪,节制起来,真是再好不过了。
建炎三年,三月二十六,杭州大乱,满城都在高喊“苗傅不负国,只为天下除害!”
三月二十六。是神宗忌辰。百官行香祭奠。机遇可贵。苗傅和刘正彦号令王世修在城北桥下埋伏兵士,等王渊退朝,将其拖上马。宣称他交结寺人谋反,刘正彦将其亲手杀死。随后包抄了康履的住处,大肆捕杀寺人,并挂著王渊的首级,率军进围皇宫,兵临城下。
第三百四十章 赵构最不利的一天
成果不出所料,半个月后,加急信使飞报通传右副元帅有令,除非宋主亲奉降表前来!任何来使、乞表,一率抛入大江!大金懦夫,只用战刀对话!”
得知兵变动静的赵构,在那一刹时,逼真地感遭到了王座的末日,情感失控之下,亲手撕毁了一卷常日最为钟爱的王献之的书贴。
已知没法挽回的赵构,随即下诏退位,令兵部侍郎李邴草拟圣旨,表示“自即位以来,劲敌凌辱都是因为而来,不忍生灵涂炭。宣布退位。但愿敌国能休兵和好。”
御营司统制苗傅,威州刺吏刘正彦,不满顶头下属同签书枢密院事、御营司都统制王渊与康履等寺人的作威作福,有好处却不分润自个,便在军中漫衍不满的情感。因为军中大多是河朔人,故园沦亡,雄师却一起南逃,其憋屈程度与后代不战而退之东北军有得一拼。将士不敢将这类仇恨情感喷向官家,天然就宣泄到无能的主将与寺人身上。
苗刘之变,发作。
勤王军达到叛军驻扎的临平,张俊所部陈思恭率兵力战,大破叛军苗翊与马柔吉,挺进北关。苗傅、刘正彦率精锐两千人,拿着赵构所敕赐铁券逃出杭州,同时号令部下放火,但天降大雨,火不能起。
获得这成果,赵构木然半响,哀叹着对靠近的朝臣说“朕自登基以来,为了乞降,卑辞降礼,无所不至。”不想金人还是“迫逐凌犯,未有歇息之期,朕甚惮之。”
这一次的使者,是殿中侍御史杜时亮,顶着的名头是“奉使大金军前使”。在乞和表中,赵构再一次摆出不幸兮兮的模样。
而守宫门的中军统制吴湛,也与苗傅串连,指导苗傅的部下雄师进城——这天时、天时、人和连续络,终究变成影响与窜改了全部南宋汗青的剧变。
最窝火的要数郭仲荀,苦苦鏖战一个多月,要生兵没生兵,要犒赏没犒赏,火线打生打死无大功,倒是火线勤王有厚酬。临到末端,天子与全部朝廷班子全开溜了——真当爷爷是傻子啊!郭仲荀不是冤大头,你官家逃得,我就逃不得?爷爷不但逃,还要逃到一个比你们这伙丧家之犬更好的地点。
此时在宫门外,知杭州康允之带着百官,请赵构到城楼上安宁军民,不然没法制止兵变。渐渐规复安静的赵构,终究步出皇室,呈现在城门楼,直面叛军。
故此,苗刘之行动,获得了很多人的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