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以战促和[第3页/共4页]
金国就更不消说了,靖康元年第一次南略时,完颜宗望的东路军打到东都城下,一时未能破城而入,宋援兵已至,金孤军难挡。因而提请和议。宋国君臣在兵临城下的绝望之际,得知金人同意和议,如闻仙音。那金银财帛、马料米粮流水价向金营中送,唯恐入侵者人饿马瘦,没力量撤兵。最后还被迫——是的,又一次被迫,承诺割让太原、中山、真定三府。至于钦宗这不幸娃厥后又忏悔不干,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晋宁军使者将一份帛书卷轴取出,诚惶诚恐道本使奉抚帅之命前来银州,一为见证银州归属,二为将此奏表进献渊圣皇后。不知……”
在这个期间,胜利者向失利者递交和议书,涓滴不敷为奇。
1、两军罢兵,天诛军退回宋境;2、天诛军将银州交还夏国。以示和好诚意;3、夏国“赐”天诛军钱百万贯、河曲健马千匹、牦牛(党项人多养牦牛)二千头、米五万斛、驼二百峰;4、天诛军与夏国于银州城外设榷场,互市互易;5、夏军俘虏四千余人,可入宋境,亦可遣返……洋洋洒洒,列举了十余条。
狄烈神情严明道第一桩事,你不必问本军主,大可自行到战俘营一探本相;第二桩事,本军主能够在此给你及你们折家一个明白答复——转头是岸,岸上有我!”
狄烈这份和议书,彻头彻尾充满着这类“费钱消灾”的劝诱。
在此之前,折彦文想像中,能做出此等惊人豪举的一军之主,大抵便如自家父帅普通模样:长髯垂胸,面庞持重,不怒自威,气势迫人……谁想到,竟然是一个与年纪差未几的青年人……这心机落差也太大了。
对此狄烈也有背工,他手中的砝码,除了一个银州,另有一群俘虏……
狄烈一笑好罢,那么,折大此次前来,有何见教?”
……
如果狄烈这一段史实,实足十必定李乾顺会付账。夏国也好,李乾顺也罢,都是会计帐的人,钱不算,地盘最首要。
夏国能够不管那些被俘的辅兵、夫子、工匠,乃至也能够不管精锐步跋子,不管两雄师监司的擒生军骑步兵,但毫不能不管质子军与铁鹞子。因为这两支重骑军,全党项贵族后辈构成的,内里随便一名马队,其父兄伯叔就有能够是军中耆宿,或是朝堂臣工,能够不管?就算他们没有如许的背景,就冲着质子军与铁鹞子均为夏国皇宫宿卫,代表着一个王朝的脸面这一点,夏国就毫不能不管。
质子军与铁鹞子这两支夏军宝贝重马队。在神堆驿之战中。完整就是一个悲剧。如果披挂整齐。人马具装,那底子跑不出千步就疲了;如果放弃披甲,那他们的防护连擒生军轻骑都不如。成果就在这类非常难堪的环境下。被天诛军马队截住了一段尾巴,连人带甲,生俘了近一成夏军的宝贝重骑。
当然,夏人也不笨,他们或许会今后次神堆驿之战中,看出燃烧药的端倪。如果大范围采购硫磺与硝石。有能够引发对方警悟,从而采纳出口限定办法。
晋宁军使者见折彦文神采有异,不由低声扣问大,可有何不对?”
折彦文终究见到这位以泼天之胆,挥军攻陷太原府,又以一支偏帅剿袭银州,胆敢捋一国之虎须,做出令折家与晋宁军联手都做不到的事,更令赵氏皇族也为之佩服的天诛军军主:狄烈。